文档介绍:古诗赏析《苔》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背古诗。2、 通过图、文、趣事,感悟、品味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 熟记“也”与“亦”的同音读法【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 感悟诗中意境,晶读诗人情感。【教学过程】一、认知苔,引起对苔的兴趣图片展观察特点导言:同学们,在讲这首古诗之前,我想请大家先看几幅图片,请认真观察,发现特点。总结发言,引导认知正确读音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种类作用导入作者介绍同学们,这样一种平凡的植物,会被什么样的诗人所喜爱呢,作者袁枚是个什么要的人呢?二、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平生讲述袁枚的独特思想,为诗句解析做铺垫三、 古诗赏析(一) 读准字音特别强调:也读[yi],作亦(二) 名词解释白:明亮青春:春季,比喻少壮之年3•恰:刚刚、才;只、仅;正、正好(三) 分解诗句请同学解释,不同意见可补充引导解析,深入理解(四) 整诗品读齐诵、分诵引导学生自述所感观赏放大镜下美丽的苔花(五) 课堂延展1・优秀释文展示「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蘇却长岀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恰自来」这青春从何而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蘇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釆。「苔花如米小」苔也会开花,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也学牡丹开」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但牡丹是受人玩赏的,需要悉心栽培。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TV-《经典咏流传》之《苔》苔薛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六)课外拓展自赏《苔》其二《苔》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了解苔薛植物的科普知识关于袁枚生平的补充资料袁枚六十五岁以后,开始喜欢上了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品茶立传,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特色,甚至于收藏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袁枚直到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正月出发,腊月底才回家,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沐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便是81岁还出游吴江……要知道,旧时交通不便,以袁枚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的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