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计学
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五章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学习目标
第一节重要性
第二节审计风险
第三节初步审计策略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
了解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含义。
一般掌握审计风险组成要素及关系。
一般掌握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评估方法。
重点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两种典型的初步审计策略。
第一节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定义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 重要性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2) 重要性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3) 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4)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5) 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可能会对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
二、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1.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即总体重要性水平。由于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 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交易,因此还需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实质上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三、重要性的运用
(1)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可以理解为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即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2)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可以理解为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以及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四、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 判断基础。一般以总资产、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作为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2) 计算方法。可采用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参考数值:①%~1%;②净资产的1%;③%~1% ;④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
(3)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4) 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变动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必要的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 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可以采用分配的办法,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办法。
应当考虑以下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3)各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
五、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 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在审计终结阶段,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
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这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