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年轻,但我们在做媒体成都4月的春风顺着微开的窗户溜进屋来,轻轻地翻着放在办公桌边的报纸。“小火!这篇稿子不行,采访不充分,而且第三个小标题不够吸引人!拿回去补充采访,修改。”一位长相甜美的女生坐在椅子上说道,在女生旁边,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一脸无辜地听着这位女生的“训斥”,并连连点头,“好的,呵呵。”而在他们不远处,另一个看着更沉稳些的男生微笑地看着这两人,他似乎习惯了这种场景。“不过看在你很努力的份上,这期DOORS做完了我请你们吃饭。”女生站了起来,带着一种特殊的气势看着这两位男生,而两位男生则调皮地笑着。他们就是《成都商报DOORS周刊》的小团队。外号小火的男生叫崔方舟,因为他在做星际职业选手时的ID叫SexyFire,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火,他是DOORS周刊特招的电子竞技记者,而那位沉稳的男生,也是门周刊的记者,叫周?|,最后就是他们的“头”,也就是编辑,那位长相甜美的女生,陈静。给年轻人看的报纸《成都商报DOORS周刊》,是《成都商报》上一块面向年轻人开办的版面,每周六随《成都商报》出版,每期4个版。在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读报的现在,应当说这是《成都商报》的一次创新,他们以“做真正的年轻新闻”为口号,创建了这样一块版面。DOORS周刊每周有4个版面,内容包括动漫、电子竞技、极限运动、网络热点等等各个领域中年轻人关注的和与年轻人相关的新闻报道,而这4个版面中,有一个固定的电子竞技专版,一般是安排在第二版上。 DOORS周刊创刊于2006年,当时的编辑团队除了周?|和陈静外,还有两个美编吴青松和陈琦,一名记者陈蒙川。陈静告诉本刊记者,当时DOORS的负责人,也是DOORS创始人之一的吴青松了解电子竞技,因为他曾经是重庆一支半职业星际战队的成员。周?|说,其实在DOORS周刊之前,成都商报一直有自己的电竞记者,他叫王楠。因为2003年电子竞技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所以《成都商报》为了抓喜欢电子竞技的年轻读者,而在体育部安排了电竞记者。不过在2006年,因为DOORS周刊的出现,电子竞技的内容划归到这一板块,成为固定的内容领域。“电子竞技的内容并不仅仅会出现在DOORS周刊的电竞专版,如果图片好或者内容好的话,也可能被安排在DOORS的头版,也就是封面版。有时也会放在封底版,因为这两个板块是彩版,展现的内容会更丰富一点。如果是突发性的新闻,有时候也会放在体育或是文化版。”周?|告诉记者。 2007年夏天,吴青松因为工作变动,离开了DOORS周刊的团队,随后,又有一位美编陈琦和一名记者陈蒙川也调走了。去年9月,崔方舟加入,DOORS周刊的团队就稳定到现在编辑陈静,记者周?|和崔方舟。经过两年发展,DOORS周刊已经在成都当地有了很好的知名度,据调查显示,DOORs周刊在成都年轻读者中的满意率达到80%,而死忠率更是达到惊人的50%。推动电竞的发展 2007年,在重庆发生了这样一件事,5位热爱CS的少年收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有人在电话里称愿意赞助五位少年来北京训练并打某电竞比赛。五位少年兴奋异常地启程去了北京。到了北京,他们被那个人安排在宾馆住下,一切看似顺利。但没过多久,那位“慷慨人士”就神秘失踪了。而这时年轻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留了下来,找了一个网吧为自己提供免费的训练环境和非常简陋的睡觉场所。这之后,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北京训练了一个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