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1.9雾和能见度.ppt

格式:ppt   大小:66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雾和能见度.ppt

上传人:fy5186fy 2019/5/15 文件大小:6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雾和能见度.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节雾和能见度(5分)(Fog)一、雾(Fog)的定义――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小水滴、小冰晶或两者混合物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若能见度降至1~10km之内时,称为轻雾(Mist)。二、雾的种类与特点1、 平流雾(AdvectionFog,海雾)1)定义――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低层空气冷却,使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2)分布地区――冷、暖海流交汇的冷流一侧;水平温度梯度大的海陆交界处。§)特点――浓度大,厚度大;水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远洋雾的浓度及生消时间没有日变化;沿海及岛屿的雾有一定的日变化;――随风飘移,伴有层云。2、锋面雾(FrontalFog,雨雾或降水蒸发雾)1)定义――锋面上暖气团里下降的雨滴穿过锋面落到冷气团里,雨滴蒸发,使锋面下冷气团近地面层的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2)分布地区――暖锋前、一型冷锋后、锢囚锋的两侧。3)特点――浓度及生消时间不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雾区随锋面和降水区的移动而移动。§§、辐射雾(RadiationFog,陆雾)1)定义――晴朗微风、比较潮湿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气温降至露点或露点以下,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2)分布地区――内陆潮湿洼地、沿海港湾。3)生消特点――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秋冬季居多,冬季入海易消散,夏季入海消散慢。――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随气温升高而消散。――晴夜有利于雾生成,晴天有利于雾消散;阴夜不利于雾形成,阴天也不利于雾消散。――微风有利于雾形成,强风和静风均不利于雾形成。――冬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蒸汽雾(SteamFog)1)定义――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水面不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空气,使贴近水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2)分布地区――高纬沿海、极地冰间水面、冰缘等。3)特点――冬季最常见。――浓度不大,厚度薄。――有显著的日变化。――在任何风速下都可能发生。但风向改变可使雾消散。愈秩杂亩感纶捶左像彬吞***§、平流雾的形成条件1、冷的海面――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低于20℃;黄海北部水温低于24℃。2、适当的水汽温差――长江口外海域和北海道以东海面0℃~6℃,2℃~3℃频率最高;日本海和北太平洋,温差1℃时频率最高。当温差>8℃后,海雾很少发生。3、适合的风向、风速风向――垂直于表层等水温线,由高温吹向低温;中国东部沿海,S、SE、E风适合,黄海北部再加上NE风。英吉利海峡,SW风。风力――2~4级。4、充沛的水汽――相对湿度f≥80%。5、§、世界大洋上的雾1、北半球大洋的三个主要雾区(冷暖海流交汇处)1)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一带洋面春夏季多平流雾,冬季多锋面雾。原因:黑潮暖流与亲潮寒流的汇合处,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强大,日本以东盛行暖湿的偏南风;冬季促进锋面气旋发展。2)北美圣劳伦斯湾至纽芬兰外海春夏季多平流雾,冬季多锋面雾和蒸汽雾。原因: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汇合处,夏季北大西洋副高强大,向高纬吹暖湿的偏南风;冬季促进锋面气旋发展。(P103)§§)挪威、西欧沿岸与冰岛之间洋面夏季多平流雾,冬季多锋面雾、辐射雾和蒸汽雾。原因:夏季,来自北大西洋暖流上的暖湿空气流至高纬冷水面上,加上潮的涨落原因;冬季,锋面气旋多,纬度高,下垫面辐射冷却强,此外,挪威沿岸多峡谷和港湾,除锋面雾外,还有辐射雾和蒸汽雾。加利福尼亚沿海、北非加那利海面春夏季也会形成平流雾(信风带翻腾冷流上)。2、南半球大洋35°S以南,随纬度增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