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走进清明,缅怀先烈1.ppt

格式:ppt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清明,缅怀先烈1.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清明,缅怀先烈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清明
缅怀先烈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通常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节日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的精华,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祭扫坟墓。
上巳(sì)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fú xì) (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习俗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à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名族传统,2008年正式将清明节确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
在传统的祭祀方式中,烧香、焚纸、放鞭炮是人们寄托对亲人怀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在万吨以上,高达100多亿元。
每年因祭祖引发的火灾数以万计。
相互攀比、劳民伤财。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提倡新的文明的祭祀方式。
黄丝带祭祀
鲜花祭祀
倡导文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