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看见”所有的善意和美德.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看见”所有的善意和美德.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看见”所有的善意和美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看见”所有的善意和美德
今天早上有事,会比平常晚一点到学校。打电话给孙老师,她手机关机。打电话给宋老师,他二话不说代我去教室看班。同事之间的这种互相帮助,让我感动。今天还有几位小朋友帮我从办公室把全班同学的练****册抱到教室。大家都那么热情,很感动啊!
――沈丽新(班主任)
昨天王越不小心推到我,我撞到吴昊宇的头了。可是我不怪王越,因为她问我:“要不要去医务室?”我感觉她很关心我。
――孙永杰
数学课上,我忘带尺子了。郭一宁看到后把她的尺子借给我用。我感觉她很大方。
――孙志勉
“我看见沈老师特别早地进班看学生上早自****不愿意麻烦别人而宁愿自己饿着肚子。沈老师真善良!我看见同学们来教室之后静悄悄的,就算整理桌斗里的东西也不影响别人。同学们的修养****惯真好!
――孙老师(数学老师)
以上内容选自我们的班级日志《看见》,这是孩子们有空便喜欢阅读的文字。
班级日志取名“看见”,我在扉页上写了三行字来阐述这个名字的意义:“我看见,我自己和大家,所有的善意和美德。”我在一个孩子的日志后写了一句评论:
“赞美别人也是一种能力!”
虽然我很赞同共情(这里指教师理解学生想法、感受、行为等的能力)的教育力量,我也很擅长对他人及时表达共情,但是,在对学生各种心理、行为表达共情的同时,我也为他们“看见”他人善意和美德的能力日渐退化而忧心忡忡。
如果陪伴孩子的过程只限于共情,哪怕再好地接纳学生对同学的各种抱怨、批评与指责,还是不利于他们的心智健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年人对他们的共情是必需的。然而,具备“看见”并赞美他人善意和美德的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
一、帮助学生学会正面沟通
因为我这个班主任善于共情,孩子们特别愿意跟我表达自己的各种委屈,或者投诉同学带给他的“不舒服”“不高兴”。每次孩子们跟我交流的时候,我真心理解他们的情绪,并及时共情。他们在我这儿表达过后,大部分孩子的不愉快情绪都能得到足够的缓解。
但是如果长期仅限于此,那么,我就是在纵容孩子成长为爱抱怨的人。这令我警惕。畅销几十个国家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明确指出,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渐渐地,在孩子来找我投诉他人的时候,我首先还是会说:“我理解你这会儿的心情,肯定不高兴。”但在这之后,我会非常认真地给出建议:“我建议你找那个让你不高兴的人沟通。你要直接告诉他:
‘你这么做,我很不高兴,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么做。’”为了避免孩子没有勇气去找人正面沟通,往往我会加上一句话:“我在这边看着呢!你去吧。你要有礼貌、语气温和,但是要很认真地跟对方直接交流。”
教师面对学生的投诉时,如果不是劝诫这个不满的孩子,就是去找另一个孩子兴师问罪,这就相当于在鼓励孩子****惯性地把教师卷入他们的冲突中,并允许这个投诉的孩子在当前的情况下成为“受害者”,而且继续维持这种模式,去应对今后人生的挑战。尽管“劝诫”或者“兴师问罪”之后,表面上看来,可能化解了当下的困境,但其实并没有给予孩子所需的方法去处理他们未来生命中的问题。这不是正面沟通的榜样。
想真正做到帮助、支持孩子,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彼此正面沟通,并信任他们能通过沟通来化解彼此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