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7成岩作用,火山碎屑岩.ppt

格式:ppt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成岩作用,火山碎屑岩.ppt

上传人:511709291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成岩作用,火山碎屑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节陆源碎屑岩的沉积后作用
苏联学者
欧、美学者





同生作用
早期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后生作用
晚期成岩作用
表生作用
表生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抬升到近地表而遭受表生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统称为成岩作用(欧美)。
一、沉积后作用的类型
(一)压实和压溶作用
(二)胶结作用
(三)交代作用
(四)重结晶作用
(五)溶解作用
(一)压实与压溶作用
1、压实作用
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的重荷压力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和体积缩小的作用。在压实过移中,随着沉积物的被压缩和孔隙度的降低,将相应地引起沉积层渗透率降低,沉积层强度的增加和抗侵蚀能力的增强。因此,压实作用主要对未固结的沉积物发生影响,而且主要发生于成岩作用早期阶段。
泥质沉积物的原始孔隙度7O~90% ,砂岩为45~55%;
砂质沉积物经压实后,其孔隙大小和孔隙率的变化与埋藏深度、颗粒的形状以及结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埋藏深度对孔隙的影响,一般表现为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度趋向于减低。
压实作用强烈,岩性致密,无孔隙
岩性致密,无孔隙
压实作用不太强烈,岩石较疏松,原生粒间孔隙较发育。

是指沉积岩中的一些颗粒,在压力方向上发生溶解而在垂向上发生沉淀的作用。
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当上覆层的应力超过孔隙水所能承受的静水压时,或者受较强的构造应力作用时,将引起颗粒接触点位置上的晶格变形和溶解,砂质沉积物进入化学压实或压溶作用的初始阶段。
几点说明:
(1)影响压溶的因素很多,如粒度、孔隙水的PH值和温度等;
(2)一般发生在刚性颗粒上,如石英;
(3)判别标志:相邻石英颗粒成缝合状接触。
(4)成因:在压实过程中,颗粒的切向接触点是应力的最大集中点,此种高效的压力能增加颗粒接触点处的溶解度,使其优先溶解。颗粒之间存在的粘土薄膜能促进石英表面优先溶解和溶解物质的扩散
压溶作用造成了石英颗粒之间的缝合线状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