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影中人孔祥熙与民国航空建设民国航空发展自始至终都与民国政坛至要人物紧密相联,而民国政坛的一对大腕――宋子文与孔祥熙,又双双对航空发展发挥过重要影响。宋子文对航空建设的投入从开始便以自觉的积极态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内,而孔祥熙在宋子文“退出政坛”接手其政务时,因时局关系隐藏于其后,专注于航空军火贸易,兼及大众航空科普工作。长期以来,孔祥熙与中国航空的关系,因其瞩目的金融界身份而被遮蔽,这位政坛要人,何尝不是中国战前航空建设中一位隐蔽于阴影中的人呢。缘起 1932年1月28日深夜11时20分,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1600余人以坦克掩护由北四川路向驻扎在闸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十九路军士兵英勇反击,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始。翌日,日机轰炸闸北。据说,日本军方欲意轰炸中国的文化机关,以破坏“中华民族之根基”,所以在东北炸过交通大学之后,又飞来上海轰炸商务印书馆。作为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民在一天之内即给十九路军捐献了战费10万银元。这看似与轰炸无关的事情,给了一些关注航空的人士以极大启发。 5月5日,中日《上海停战协定》英文文本正式签字,双方停战,从此中国军队不得进入淞沪地区。从这天开始结束的淞沪抗战,留给时人最强烈之感,除了日本的无差别轰炸,便是中方热烈到近乎反常的纪念活动。双方甫一停战,中方便高调祭奠战中牺牲的航空烈士,比如在上海为美国飞行员肖特举行公开葬礼,在南京为航空烈士修建航空烈士公墓。宋子文与美国使官接触,中美航空合作就此拉开帷幕。在民间,最惹人瞩目的航空事件,便是中国航空协会的成立。沪战中,人们看到了传说中的“民气可用”。短短一日,上海市民便捐出巨款,日后战端绵延,民间的助战也从未中断。中国航空协会,便是以此为契机、为信心,而成立的民间组织。 1933年1月1日,经过大半年的筹备,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枫林桥外交大楼正式举行了成立大会。这是一个因为上海轰炸而成立的民间组织。但它的理事与委员,又都是当时的政界高层与社会名流,如王正廷、吴铁城、王晓籁、史量才等等。中国航空协会成立之后,立即吸收会员,接收捐款,并在1933年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飞机捐献仪式。与此同时,全国航空建设协会也悄然成立。这是一个与中国航空协会相呼应,专用于在公务员群体间呼吁航空建设,并保存公务员捐款的机构。193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139WC轻型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100多万份传单,史称“纸片轰炸”或“人道远征”。马丁轰炸机就是1936年孔祥熙主持中央信托局期间从美国引进的。梁又铭/绘孔祥熙对民国航空的影响,于此开始走向台前。出场 1933年的年度新闻之一,是宋子文与蒋介石交恶,这位广州革命政府时期便扬名中国的英美系财经大员,与他的妹夫彻底翻了脸――对方不断提出增加军费支出,被宋子文以国库虚空已久为由断然拒绝。一怒之下的蒋介石指责宋子文的税警总团是私人武装,还认为他谈成的中美航空合作是为了一已私欲――蒋介石要求美国飞行员去轰炸福建的“人民政府”,而对方以不参与政治活动为由拒绝,也打断了中美表面和谐的军事合作。此时,人们打开报纸,会发现宋子文隔三差五便发布一条辞职新闻。紧随其后的,是放洋归来的孔祥熙几乎接手了宋子文在中央政府的所有要职,又凭借他圆滑的待人接物,对蒋介石的惟命是从,于此打开了十数年的亨通官运。全国航空建设协会的常务委员除孔氏替代宋子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