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国语》.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语》.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5/2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语》篇一:《国语》中的名句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国语·楚语下》。悛(quān):悔改。这两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一定痛改前非,干了坏事一定觉得害怕。干了坏事而能够惧怕,犯了错误而能够改过,这样的人就能改邪归正,“回头是岸”。两个“必”字,强调了告诫的语气。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四》——《国语》名言《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只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在的内容。华,即花;实,即果实。这两句大意是:做事虚夸而不实在,是可耻的。做人办事应该表里一致,实实在在。一切虚飘浮夸、弄虚作假都是可耻的,不足取的。这两句可用于批评华而不实的人和事,也可从反面劝告人要实实在在。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国语·周语中》《国语·周语中》。谗:谗言。阋(xì隙):争吵。这两句太意是:兄弟之间因误听谗葺而争吵,但仍一致抵御欺侮自己的人于百里之外。~可借以说明:内部尽管会有误会,矛盾、争吵甚至仇隙,但在面临外侮、大敌当前时,;切不可不顾大局,搞“窝里斗”,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婚姻,祸福之阶也。《国语·周语中》《国语·周语中》。阶:阶梯。本句大意是:婚姻,是通向灾祸或幸福的阶梯。婚姻一向对人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历来被认为是人的终身大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结婚之后,夫妻共同生活,朝夕相处,不但经济上合为一体,精神生活也须协调一致。如果感情契合,志趣相同,互敬互让,夫良妻贤,和睦共处,那么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莫大幸福。如果感情不合,互不相谅,争吵不断,那么对于男女双方都是一种痛苦;更甚者打闹不止,或者各有外遇,将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可料想的灾祸。婚姻,可以使人幸福,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所以,对于婚姻大事,不可不慎而又慎。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婚姻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也可用以说明要慎重对待婚姻大事。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国语·晋语一》《国语·晋语一》。基:基础,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消灭祸乱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铲除,必然再次产生祸乱。《国语·晋语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砍伐树木不从根本上砍,日后必然复生;堵塞水流不从源头上堵,日后必然重新泛滥;消灭祸乱也是这样,不铲除祸根,日后必然再生祸患。这两句多用来告诫人们消灭祸乱必须从铲除祸根着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国语·越语》《国语·越语》。怠:疏忽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得逢时机不可疏忽懈怠,因为时机失掉后就永不再来。这本是范蠡劝谏越王勾践的话,后来用作劝戒人们珍惜光明,抓紧造就的名句。好像一个和蔼的长者,语重心长,直言相劝,词风娓娓,虽是警示却含而不露,使人容易接受。此名句的千古流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它本身异有的格言式的理性与权威的力量分不开。战国末年,李斯就根据这句名言,不失时机地“西说秦王”,辅佐秦王灭掉六·李斯列传》载:“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将西说秦王矣”。李斯后来终成秦王朝的开国大臣。可以此规劝人们抓紧时机,奋发有为。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国语·鲁语上》《国语·鲁语上》。章:彰。衅:事端。这几句大意是:有明显的善行,即使是地位低下,也一定要奖赏;有罪恶的事端,即使是达官显贵,也一定要惩罚。这几句是从法治的角度谈善恶之举。在作者看来,凡是善举,均应受到表彰奖赏,而不必考虑其地位如何。只有这样,人人才能“见善若饥渴”。而对于有恶行者,即使是贵族,也应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杀一儆百,防患于未然。这符合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见《韩非子·有度》)的法治思想。可用于说明赏善惩恶不分等级。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国语·越语上》《国语·越语上》所引古语。贾(gu古)人:商人。资:积蓄,置办絺(chT痴):细葛布。这几句大意是:商人夏天就收集、积蓄皮贷,冬天就采办、置备细葛布;旱时就准备舟船,涝时就准备车辆,用来等待一旦这些东西缺乏时出售。这几句可用于表现商品经营者应该有远大的目光,根据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在淡季时就着手组织货源,等待旺季时销售。也可仅仅用来比喻说明有备无患的道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国语·周语上》。防:阻碍,堵塞。这两句大意是:堵塞民众的言论,比堵截河流还要危险。《国语·周语上》:“~。川塞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河流被雍塞,最后导致决口,淹死人必定很多。所以治水者不能一味堵水,而应进行疏导泄流。对于民众,一味实行高压政策,不让人民说话,民怨民怒积累起来,最终会引起民众的反抗,造成社会危机。这种重视民众舆论,反对高压手段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开明帝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