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ppt

格式:ppt   大小:5,771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9/5/22 文件大小:5.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联想北研物业安保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一、火灾基本常识二、灭火基本常识四、火灾逃生知识三、消防安全管理引火源助燃物可燃物明火、高温电火花等空气、氧气、高锰酸鉀、过氧化鈉等固体 固体粉尘 可燃液体火灾基本常识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上、空间上失去控制的一种燃烧。火灾基本常识(二)火灾的分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火灾基本常识(三)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全面发展下降A轰燃CB1、火灾初起阶段产物:水汽、二氧化碳、少量一氧化碳温度:火焰温度≥500℃,室温略有上升2、火灾发展阶段产物:烟、毒性气体温度:环境温度可达到500℃以上,上层气温达到400-600℃---轰燃3、火灾下降阶段产物:氢气、甲烷温度:室内温度下降到500℃左右,突然引入较多新鲜空气---爆燃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火灾基本常识(四)火灾的一般原因1、人的因素(如放火、乱扔烟头、违章用火用电等)2、设备的原因(如超负荷用电、线路缺乏维护检修等)3、物料的原因(如易燃易爆品)4、环境的原因(如雷击、自燃)5、管理的原因火灾基本常识(五)单位的火灾危险性1、部分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陈旧老化2、部分员工应变能力弱,自救能力差3、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火灾4、疏散楼梯间易发生踩踏事故5、单位宿舍用火用电频繁6、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不畅通案例: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热得快);2001年5月16日广州市的一所寄宿学校、8名正在准备高考的学生死亡,25人受伤(烟头);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28号楼6层S0601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着火后楼内到处弥漫着浓烟,6层的能见度更是不足10米(长时间充电),事发后校方在该宿舍楼进行检查,发现1300余件违规使用的电器,其中最易引发火灾的“热得快”有30件。火灾基本常识(六)火灾的预防原则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控制火源;采用耐火建筑;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专职消防队伍或保安应急救援;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灭火基本常识(一)灭火的基本方法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根据燃烧原理和灭火作战实践,灭火的基本方法有:1、冷却法。2、窒息法。3、隔离法。4、抑制法。引火源可燃物燃烧过程中的链式反应助燃物灭火基本常识1、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就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3、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火场上的破拆就是属于这种方法)。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