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登高》看杜甫的悲情人生.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登高》看杜甫的悲情人生.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23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登高》看杜甫的悲情人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从《登高》看杜甫的悲情人生摘要:一首《登高》道出了杜甫的悲情人生,杜甫一生有种种的困惑,政治黑暗,忧国忧民;生活困苦,仕途坎坷;知音难觅,文坛冷落;俯首低眉,人格不保;贫病交加,生命堪忧。但他在穷、愁、病、老的逼压下,表现出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道路,成为永远的“诗圣”、中国诗史的丰碑,被后世敬仰。关键字:悲剧性人格执着坚定责任感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老诗人在五十六岁时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此诗。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时世艰难,生活困苦,诗人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深怀社会良知的杜甫,一生有种种的困惑,他在人格上的矛盾,在仕途上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是困扰他终生的重要问题。杜甫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一位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情操、文学才华,都是通过他的诗歌来展示的,在文学史上,杜甫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生前缺少知音。这些都是杜甫为之深深困惑的问题。诸多的困难,构成了杜甫丰富的人生,形成了杜甫诗歌独有的韵味,也酿成了杜甫的悲情人生。而其人生的悲剧性,则更为感人,更具有启示性。一、政治黑暗,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