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囚绿记”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囚绿记”反思.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9/5/2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囚绿记”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讲的《囚绿记》及其一些感受通过进一段的网上培训学习,我明白了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很多。可以说就是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他们所定的不同的目标。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那么就会出现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所以,我在讲《囚绿记》一课时,就很注意这一点。首先经过对课文了解,我确定学生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没有难度,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对主题的探究上。为此,我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精神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梳理本文脉络,品味关键句,体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情并且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2、增强学生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3、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学情分析:这次试教的班级是一个理科实验班003班,学生水平比一般的班级要高,而且思维较为活跃,但呈现出的是两极分化,有的学生只是数理化强,而语文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性。以前也没有教过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对我临场应变的要求很高。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学环节被简化为两个步骤:1、速读圈画,品味语言,体味情感。在这一步,我主要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利用工具书查检难词,圈画关键语句和精彩语句,有感情的诵读之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之后,与上个班级有区别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句:(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他是希望,它是慰安,他是快乐。(2)、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3)、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4)、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教师小结: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个班的学生能回答的这么好,不由的感叹学生不一样,教起来的感觉就是不太一样啊,很快就把“绿”的象征意义找到了,也很快把作者的心思揣摩到了一部分。接下来依然问的是“作者为什么囚绿”。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是因爱绿而去囚绿,但在书中找出原句的时候,出了找到了“为了与常春藤更亲近”这句话以外,还有一位学生找到了“魔念”那句话,他说,爱分很多种,有大爱,也有自私的爱,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囚绿”的原因。于是很自然的引导了该如何理解这种“魔念”?这个时候经过上一位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大都能说出这种“魔念”反映了“我”自私、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这种心理也不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作者最后开释了绿枝条。教师小结:我根本就没有使用过渡语,学生自己就过渡到了接下来的“放绿”这个环节,我只引导了一个地方:作者的放绿行为和作者自身的遭遇有没有共同点,学生们说有,后面交代了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这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紧接着我就问: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他们立即明白了:类比。教师过渡语:“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那么接着写开释了绿枝条是不是就忘了呢?不是的。文中告诉我们的是放绿之后又怀绿,大家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这个时候我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一会儿就炸开了窝,大部分同放学持的意见是作者怀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