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古皖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皖文化.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5/2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皖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皖文化”宏观重构及保护开发对策探究  ——基于安徽省潜山县的调查张奎  樊晨晨  操知璇  程欣  申毅  王凯迪  王飞  宋倩倩  王磊指导教师:胡石清(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古皖文化视为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彰显着民族的品格和历史的硬度。同时,作为安徽的历史溯源,综合考察古皖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是古皖文化重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对安徽文化源头的探寻。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古皖文化的色彩逐渐消退,不利于民族文化健康传承。为此,本文在安徽省潜山县为期二周的调研考证基础上,从古皖文化研究现状、古皖文化的界定、典型表现、主要特征等方面为古皖文化的探究作出综合判断,清晰地描摹脉络,塑造精神实质,为古皖文化重构提供宏观样式。并以此为参照内容,就古皖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作进一步的探究。关键词:古皖文化;内涵;特征;重构;保护开发    地域文化现象,譬如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于皖文化真正的源头——古皖文化,并没有形成较为强有力的学术表现。本调查研究将对古皖文化进行宏观的架构,用历史为载体,深度剖析,摊开古皖文化的深层结构,不再把它作为单纯反映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而是把它视为意识形态、历史、社会结构的产物,反过来作用于意识形态、历史、社会结构,以此,加固对优秀文化继承的地位,保证文化与继承护互为制约、互为实现、互为建构。一、“古皖文化”研究的现状    古皖文化作为安徽文化的源头经常被提及,但是学术认可度不成熟,学术研究著作又非常少。单看研究成果,比较权威的有,1997年秋潜山县古皖文化研究小组编印《古皖文化研究资料》、安徽省潜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有《古皖文化资料》[1]、皖籍学者徐霁旻撰写的《皖风徽韵》[2]对皖文化覆盖区域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特殊的概念做了初步介绍。在研究论文方面,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发现正面介绍古皖文化的学术论文几乎寥寥无几,宋雁撰写的《古皖文化渊远流长》刊载于《安徽文学》(2007年第9期),着墨古皖国在安庆地域内的演变,尚未提到“古皖文化”精确的概念。方国根与罗本琦合写的论文《皖文化刍议》[3],描述了“皖文化”的几个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对皖文化的概念似乎难下定义。叶庆先生发表于《新安晚报》的《古皖文化浅议》,主要把深受古皖文化影响的地域范围、重要文化遗产、历史人物拎出来做了一次简单的点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汪谦干先生《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4]对古皖文化作出了初步的定义,并指出它所含有的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辐射力强、发展不平衡和自主性不足等特点。目前,古皖文化还局限于小圈子研究,属于民间组织的探讨,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组织专门调研古皖文化[5]。因此,按照研究现状来看,关乎古皖文化,急需养成研究氛围,纵横结合全面探讨,为此,本调查研究拟进一步探讨古皖文化的概念界定、区域范围、文化表现及特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二、“古皖文化”的基本概念  古皖文化,历史悠久,足有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春秋,据《潜山县志》记载:“潜山名县始于元…县以山名,山以潜名…自潜之名见于春秋传。”春秋时期,皖伯大夫治理地方有功,周天子为了表彰其功绩,遂封地给大夫,大夫所属的辖区被称为皖国,皖国的都城便是如今的安庆潜山县。此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