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5/26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期末考试要求一:自备16开普通信纸手写,不收打印稿。要求二: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要求三:开卷考试。要求四:请按照名单顺序交试卷。要求五:请按照下页提示做封面。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计》篇所讲的诡道十二法,并且举例论证。《作战》篇原文,谈一谈“兵贵胜,不贵久”的原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解。“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理解。《形》篇中主要观点以及你对“形”的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对古今中外的影响。二、论述题(共40分,字数不低于600字)。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学****孙子兵法》的作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孙子兵法》期末考试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分数选课班级2013年5月1例举《计篇》里列举了运用诡道的十二种方法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就是著名的诡道十二法。举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又是何意呢?以利诱之,例如拉一根大阳线,让散户们以为有利可图,等杀进去,才发现已经到顶了,第二天再拉一根阴线,如果散户不交出手中的股票,就再拉一根阴线,总之一定要散户交出低价的筹码,然后反复几次,让散户的心态彻底做坏,乱中取胜,所谓的乱,其实是敌方心态的乱,这叫做敌乱我不乱,然后再根据当时敌方的心态,耍一点平时骗不了人的小手段,乱中取胜。2、根据《作战》篇原文谈谈“兵贵胜,不贵久”的原因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重申:“所以,用兵贵在取胜,不在持久。”春秋时代,车战仍是主要作战方式:战争双方多选择平坦之地为战场,布阵完毕,战鼓响起,双方或以阵形对抗,或混战厮杀,虽一时间旌旗翻滚,杀声震天,只要一方的车兵被击溃,战斗便告结束„„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中曾写道: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候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即作战只求胜利,作战久了会挫伤战士士气,进攻敌人的城池也会缺乏战力,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巨大的消耗,其他国家也会趁虚而入。所以为求用兵精巧而进军缓慢,3请你谈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解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