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Page 1-----------------------
----------------------- Page 2-----------------------
序
江丰
王逊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家。他于一九五六年写成《中国美术史讲
义》一书,现经他的学生薄松年、陈少丰同志重加修订,并补写最后四节,
成《中国美术史》一书,即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刊印出版。我作为曾与
作者患难相共的朋友,特别感到高兴,我愿在这里向薄、陈两位同志的辛勤
劳动致以敬意——因为这部著作的出版,正是我们切盼已久的。
一九一五年王逊同志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莱阳,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
继在该校研究院深造。解放前他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
解放初期,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一九五七年在中央美术
学院由王逊同志主持、创办了美术史系,为培养新一代美术史工作者做了许
多有益的奠基工作。
王逊同志英才早发,学生时代就参加进步活动。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
义。他忠诚老实,为人正直,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他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
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美术史这门科学;他兢兢业业
为建立我国新的美术史学体系准备条件。发轫之功,诚不可没。
一九五七年,王逊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倍受歧视,他的著作失去了
发表的权利。但他毫不气馁,仍以顽强的意志和负责的态度,投入中国美术
史教学和教材的修订、补充等工作,并撰写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专门论著,
其成果是可观的。在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统治时期,他被迫停止
研究和教学工作,身心俱遭严重摧残。我们这位年仅五十三岁的学者——王
逊同志,本应作出更大的贡献,竟于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齎恨以殁,这
是使人痛心的。
修订者和出版社要我为《中国美术史》写几句话,作为序言。这对于中
国美术史缺乏修养的我,本来是不适宜的,但当我想到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
想到他与我的难忘友谊,就不自量力地答应了。这里,我试作如下的粗略评
介:
《中铺资料,而是试图比较
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状况及其若干规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但作者本人虚怀若谷,他认为这只是初稿,很不成熟,有待集思广益。为了
适应各地美术院校的教学及美术工作者自学的需求,当时只铅印一千册,供
内部参阅。以后作者又作了修订、充实,但并没有正式出版。二十多年来,
这部著作不断为一些院校、单位的同志传抄、摘录和翻印,这说明它在美术
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中国美术史》尽管其中有些观点、提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
些章节划分比重还不够适当;有些部分未免过于疏略,但总的说来,它在中
国美术新史学的创建过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直到今天,仍葆有其生
命力。
《中国美术史》字数并不太多,却比较全面、比较简明地反映了绘画、
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的发展状况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可当
作一般美术工作者的通俗易懂的读物看。其中对于民间无名美术家的创作(如
壁画、版画等),充分肯定它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尤为这一著作的
显著特色。
----------------------- Page 3-----------------------
《中国美术史》中对于若干历史时期美术发展的某些特征,对一些流派、
作者的艺术思想倾向,对一些作品的分析评介,都有不少深刻、独到的见解,
虽未充分展开论证,但就中的某些片言只语,却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中,当然它并不是作者
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全部结晶,更不是最后的成果。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
间,作者集中精力重新撰述了讲义的绝大部分:原始、商周、战国各段落,
作了根本性的改写,分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秦汉以下至明代各段落,都作
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充实、提高。当时为了便于讨论和教学,曾分别予以铅
印和油印。负责修订整理者为了保持《中国美术史》的原有面貌,并兼顾著
作的完整性,仍以这部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为据,只作了些必要的校订。这次
付梓出版的,就是这个本子。
我们希望王逊同志的其它多篇遗稿,能早日组织专人加以搜集整理,以
期在不久的将来陆续发表问世。这无论对作者本人,或对美术史论研究者、
学习者来说,都是应该做的事。
一九八○年七月七日
----------------------- Page 4-----------------------
----------------------- Page 5-----------------------
中国美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