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30岁前,何不勇敢傻一次!.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0岁前,何不勇敢傻一次!.doc

上传人:小枷 2019/5/2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0岁前,何不勇敢傻一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0岁前,何不勇敢傻一次!为了不受伤害,我选择什么事都不做;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既然众人都这样说,我就这样做;而且无数选择在眼前,却没有我喜欢的,那就随缘吧……。这是现在很多人站在十字路口,给自己的答案。但是想想,多么悲哀,多么无奈。在追寻自我独立的路上,为什么总是这么曲折?心理医生王浩威发现,30世代愈来愈不快乐,最重要是选择太多,自我认同太少,他们做过各种考题,但总是忘了给自己答案。在生物界,各物种在青春期都会给自己探索的机会。但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原本应该好奇心旺盛的青春期,整个脑袋却被升学指标填满了,更甚者,一旦自我探索,马上社会的警告铃声就响起了,告诉你这样做很危险,因为你可能因为考不上学校,未来没有前途。但真的是这样吗?王浩威说,这种延后探索后遗症,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书念得愈好愈更加彷徨。他们常常在进入职场那一刻起,才开始探索:究竟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热爱的,什么是再辛苦也有乐趣的人生目标?这时候风险成本垫高,往往心中会有声音说,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很多人才伸出触角,就开始盘算误触地雷的代价,最后根本连第一步都走不出去,更遑论第二步。30 世代自我独立的模式探索梦想、做出行动决定、全心努力投入,是“活出自己”的心理过程。你可以再想想,小时候最喜欢什么?什么事情可以一做再做都热情不减,有什么事情你遇到再大挫折也没关系。如果有,恭喜你,你已愈来愈接近那个你心里想成就的自己。如果没有,也不要泄气,至少你开始理解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忧心和困惑。无法做自己1》困惑:分不清自己或是别人的声音通常困惑的来源就是分不清自己或是别人的声音。所有专家都认为倾听自己的声音很重要。“但有时候要区分自己或者是别人的声音是这么困难,以至于我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梦想,”王浩威说。以前,所谓别人的声音,8成指的就是父母,现在有可能来自同学、朋友、公司老板,甚至报章媒体。为什么有愈来愈多的干扰声音介入你的生命?因为“年轻人最害怕不酷!”韩国心理学教授金惠男发现,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理,有很大的从众恐惧病,“酷,是因为它所依附的正是别人看自己的视线。”你想过没,有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的声音,但其实已经是活在别人世界里而不自知,或者别人的视线有可能是自己想象,这时候,自己跟别人的声音已经搞不清楚,全部混在一起。无法做自己2》逃避:选择愈多愈不敢下决定“我如果去工作,就不可能成为小说家了。”“我一旦决定买房子,就不能出国留学了。”、“我如果结婚,就不能再去泡夜店了。”摆在眼前的选择这么多,每做出一个决定就关闭其他道路的可能性,选择面临两难。王浩威说,成人世界里,有自由跟希望,但是同时也有责任跟承担。小时候,如果做错事还可以用年纪小作借口,但是独立后,自己若选错路,就全部要自己负责。在心理上,愿意做决定就代表自我承诺,等于把人生的发球权拿回到自己手上,也代表愿意为后果负责。无法做自己3》害怕:结果不如预期不敢全心投入“我想考律师考试,可是如果准备了2年还没考上,会不会白白浪费时间?”、“我想去考证照,可是人家说这对加薪没有用,这还需要去考吗?”该如何冲破这些困难,真正走上做自己的路?王浩威建议,对于还未离开校园的人要更早进行探索,不要等到进入职场才开始。至于已经离开校园的人,则更频繁、更懂得跟自己对话,也要给自己傻一次的勇气。排除自我独立的障碍解决1》探索阶段愈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