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俄狄浦斯王》悲剧的文献综述《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戏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它叙述了一个杀父娶母的曲折的故事,在希腊悲剧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研究范围近两年,关于《俄狄浦斯王》的研究有很多,我比较懒惰,所以仅有选择地读了十几篇文章。我所检索阅读的文章,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作品反映出的古希腊人命运观念的研究;二是对俄狄浦斯这个人物的行为、性格的研究;三是外延式的研究,即以作品蕴含的各方各面的信息作为参照,与其他作品或人物进行的比较学研究。因为我能力有限,阅读量较小,所以关于比较学研究这一块的内容理解不到位,于是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前两类上: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和俄狄浦斯的性格特点。研究现状张连桥《论《俄狄浦斯王》中“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认为“神谕”是戏剧情节的“突转”,又是剧情发展的焦点,推动了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戏剧人物伦理关系的变化。整部戏围绕着“神谕”的发布、“神谕”的确认、“神谕”的破解、“神谕”的验证展开。三次“神谕”紧扣剧情,引人入胜。而“神谕”正是命运的一种存在方式,表现了希腊人的命运观念。徐常宾、徐樱月《论俄狄浦斯身份焦虑的本质》(《前沿》2012年第10期)描述了俄狄浦斯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如武断、自负、暴躁、多疑等,同时分析了这些性格缺陷的产生根源,并指出这些缺陷对他悲剧命运的影响。宁慧霞《感性呈现与理性关照——俄狄浦斯对人的本质的思索》(《语文建设》2011年第3期)中提到俄狄浦斯由一个“理性王”变得“非理性”,由一个智慧的形象变得鲁莽、暴戾。俄狄浦斯既有神话的意志和智慧,又具有世俗人的性格缺陷。宁慧霞《俄狄浦斯身份悖论的言语行为分析》(戏剧文学2011年第7期)通过对俄狄浦斯的五种典型微观言语行为的透视和解构,展现了俄狄浦斯的三重身份:理性王、非理性的世俗人、超理性的殉道者。黄春丽《没有恋母情结的俄狄浦斯》(《名作欣赏》2012年第21期)对俄狄浦斯的个性、情感和心理进行剖析,得出俄狄浦斯并无恋母情结的结论。同时提到了命运难以摆脱的悲剧根源。王冠波《俄狄浦斯的反抗——浅析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名作欣赏》2012年第17期)提到了希腊人民对待命运的反抗精神,但也指出在那个时代命运是不可摆脱的。同时,也指出是俄狄浦斯的人性弱点,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沈佳玉《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现代语文》2012年第7期)从作品出发,详细地解读了古希腊人民的命运观,以及这种观念所起的作用。王蕊《解读《推销员之死》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安徽文学》2012年第5期)分析了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对现代家庭具有更深层、更广泛的意义。梁慧《试论二人转《包公吊孝》的俄狄浦斯情节》(《文史杂志》2012年第2期)把我国的民间艺术二人转的桥段截取出来,将其与《俄狄浦斯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读。让我国的通俗文学通过与世界文学的交流,获得自身的发展。研究分析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古希腊人相信命运,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相信命运是由神事先决定好的,然后像枷锁一样套在人身上,不可避免,无法摆脱。但他们在相信命运的同时,也怀有一丝与命运抗争的愿望。就像俄狄浦斯那样,知道了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后,选择离家出走来摆脱命运的悲剧。虽然这反而使他更接近于命运,但这也是他在命运面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