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一开始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前面说过,南唐的冯正中一路下来,晏殊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可以说欧、晏、冯,一脉相承,皆词中有境界者。“境界”一词是从佛家那里借用到文学评论中来的,“境界”是感受中的世界,气动于物,物感于人,环于象外,中得心原,作者在艺术品中所造就的这个世界,是带着感动的世界,动己也动人。叶嘉莹说:词人“‘尽管他只是写不是自己情志的爱情歌词,但不知不觉也流露了他自己本人的一份l生格修养在其中了,所以就造成词里边的一种境界,就是词里边所表现作者心灵感情的真正本质的质素的一个世界。(《唐宋词十七讲》)这就是文人学士作词和民间艺人作词的不同处,文人学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学问文章、性格修养浸漫到他的词里,那个词里的世界就雅起来了。晏殊与欧阳修二公上接冯正中,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人,其词集名为《珠玉词》,也真是表现了他的词那种珠圆玉润的特质。晏殊是个神童,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了。官职做到了宰相。他也作诗,有很多的富贵句子,但他的成就还是在小词上面。他作词是属于雅丽那一路的,不染俗尘,就是当筵歌唱的兴来之作,也不那么随便。这位晏元献公,做人谨慎老实,有君子风、富贵气。黄山谷曾说过,士大夫可以百为,唯不可以俗,俗便不能医。晏元献是个极卑俗的人,是个天然具有富贵气的人。《宋朝事实类苑》中说:“晏元献公虽起于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其吟咏富贵,不涉金玉锦绣之类词,而唯说其气象,如其诗云:“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他曾对别人说:“穷儿家有此景致也无?”(参见《青箱杂记》)我们还知道,晏殊与词人柳永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即《画墁录》所载者:“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殊)公日‘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作词,不愿意作柳永那种“针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定风波》中句)式的不太雅致的句子。他的词,从表现手法看,是圆融的;从内容看,多写文人士大夫情怀,有一种贵族式的“有闲阶级”之意趣。我们先来看他两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上首是写一种孤独感,写孤独之情而不自苦,这是晏殊的特色。孤独本是人生之常事,亦未必是坏事。常人怕孤独,是不深谙“孤独”之意义者也。晏殊写孤独,是独谙人生之中,孤独常随,泰然处之即可,不必哀叹伤感。一切都是命运使然,何必劳神悲戚?人之人性,物之物性,各归其主,皆天道之安排,你悲戚也没有用。但你也不能说他没有伤感,只是伤感不那么着力,不像前面的李后主,也不似后面的秦少游,他们是愁如江水愁如海。他们是直着用力,晏元献不是不用力,他的力在一个圆圈儿里,他的力是融在美丽的造语和闲淡的叙述里的。你看他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就这么闲闲起笔,看不出他有什么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就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了。可是也不一路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