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珠圆玉润,浅析晏殊词091010068张圣中文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的晏殊,其人生经历: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身居台阁,观瞻所系,遇事先要反省权衡,思考明辨;发为文词,更宜自我节制,适可而止。略观其人,则会对“晏殊工小令,造语纤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雍容典雅,华贵而不卑俗,圆融而无锋芒。”的评价大体认可。其词作,上承五代花间派韦庄、冯延巳等清切婉丽的余韵,下启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在北宋词坛上据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宋朝事实类苑》中说:“晏元献公虽起于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其吟咏富贵,不涉金玉锦绣之类词,而唯说其气象,如其诗云:“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画墁录》所载者:“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殊)公日…贤俊作曲子幺??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作词,不愿意作柳永那种“针线慵拈伴伊坐”式的不太雅致的句子。其词,表达方式圆融,内容多写文人士大夫情怀,有一种贵族式的“有闲阶级”之意趣。王国维更借晏殊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形象说明求学的三境界之一。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曾说晏殊“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其实应该说出于其一生富贵显达的机遇。在《珠玉词》中虽寻不到遗臣旧部落魄江湖、文人学士怀才不遇的愁怨哀吟,但这种雍容闲雅、圆融平静的风格却正是晏诗不可或缺的。而最为典型的当属《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传统的秋光肃杀之意境,在晏殊这里,却无一丝哀伤。从全词窥视深院小楼、银屏琐窗,富丽不言而寓。更有《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玉堂春·斗城池馆》、《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以现其出自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的贵族气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情感的抒发之余,《珠玉词》中始终不施理性思索,情中含思。王国维《人1间词话》所说的“客观之诗人”,与晏殊一生成功的仕宦生涯将其塑造为一个理性形象不谋而合。即阅世多,思想深,亦富哲理,耐寻味,而不单止于情至真、言工丽。其中耳熟能详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似曾相识”双双燕、“无可奈何”片片花看似普通的意象却把一个理性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难再的哲学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禁想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大多人玩味其语言风格的独到,而忽略哲学涵义的意识,如杨慎《词品》称“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而张宗橚《词林记事》中“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意致缠绵,语调谐婉。”但是不得不说的便是,在这高超语言运用背后,自然规律有常的理性意识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