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城镇总体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55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城镇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5/30 文件大小:1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城镇总体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北洋镇上一轮总体规划完成于2004年,由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从几年的实施情况看,该规划对城镇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黄岩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中部扶贫工业功能区、发展黄岩西部地区经济、保护西部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战略决策,为北洋镇打造生态型工业城镇提供了广阔前景。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形态、道路交通方式与功能布局已经不能适应新背景下的城镇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修编。第二条   本规划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而编制。第三条   本期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7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到201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第四条   本规划遵循区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一体化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特色化原则。规划指导思想:1、将北洋镇作为区域城镇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从区域整体着眼来制定北洋镇的发展规划。2、合理规划用地,节约土地资源,倡导紧凑、科学的城镇空间布局。3、城镇发展应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的指导下,谋求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居民点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的城乡整体有机考虑,通过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网络化和整体性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乡村城镇化,达到区域整体的持续协调发展4、规划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便于和未来发展相协调,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5、规划应通过适当方式,在环境和城乡居民点之间建立适合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有一定乡土特征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第五条   北洋镇城镇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全镇镇域,(6698公顷)(不包括长潭水库水域面积)。第六条   本规划是指导北洋镇镇域内各项建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北洋镇域各城区、乡村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七条   发展战略1、区域超前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手段,以市场为动力,以接轨市区为先导,强化工业发展,推动旅游、农业等优势资源的产业化,谋求区域的超前发展,提升在市域的经济贡献与区域地位,推动镇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2、接轨市区战略:利用交通与区位优势,通过特色资源的产业化,积极吸纳市区的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与市区的产业分工,谋求与市区的错位发展,加强在人才、信息交流、道路市政建设等方面的有机联接,并逐渐全面的融入到以黄岩市区为中心的城镇组群中去。3、城镇化战略:结合工业化推进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吸引产业与人口向镇区集聚,迅速扩大城镇规模,增强其对镇域的辐射能力和在市域中的地位;加快镇域和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全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劳动素质;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扩张,改善镇区景观质量,塑造全新的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4、工业主导战略:充分利用区位、土地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继续壮大并逐渐提升已有的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吸纳市区的工业扩散,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新的工业企业,促成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5、特色三产战略:结合自然资源保护,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并与区域旅游组织接轨,重点建设特色化的旅游景点景区和接待服务设施,发展相关的旅游休闲产业;充分利用地处区域交通的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仓储以及相关的服务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第三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效益提升和结构优化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城郊农业、观光休闲农业。 第三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八条   村镇发展战略1、镇区主导、中心突出:大力强化镇区的集聚度,鼓励人口和资源向镇区集聚,同时选取若干具有发展潜力的行政村,将其培育成对所在地域具有辐射和带动能力的镇域二级中心,全面提高镇域总体发展水平。2、城乡协作、合理分工:在镇区和各级农村居民点之间进行产业分工,在完善镇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前提下,引导镇域的二产和三产逐步向其集聚,中心村根据现实发展态势兼顾适度的二产发展,并根据发展态势形成数个休闲旅游的三产特色村,基层村主要发展一产。3、整合乡村、移民致富:倡导偏远地区的人口向区域中心转移,使其尽快融入现代化的生活氛围,同时对现有的农居点作必要的撤并整合,形成更为高效合理的村镇体系结构。4、充实基础、贯通动脉:建立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供给系统框架,对重点发展地域和重要的联系枢纽应着力建设、重点经营。5、繁荣文化、提升品味:始终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方面做好传统文化脉络的梳理,另一方面强化社会人文意识的树立。使区域社会在本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化合交融中升华出富有生气的社会精神文明。第九条   镇域总人口预测近期末(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