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心理理论的介绍心理理论是Premack & Woodruff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于1978年在《行为与大脑科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如果个体能够将心理状态归于自己或他人,那么他就具有了心理理论。虽然,对于心理理论的概念日前尚存争议,但一般认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具有的有关门己或他人的心理世界的知识,包括愿望、信念、意图、情绪、虚构表征等,也被称为常识心理学或朴素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心理知觉成成分和社会认知成分,是人类认识的最基本领域。儿童对现实世外的认识,对自己、他人行动的认识,对心理状态彼此间相互联系的认识均与其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有关。在儿童的口常生活中,心理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像合作、富有同情心、理解他人的情感、预测他人的行为等能力和品质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儿童对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状态的认识的基础,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社交能力的形成也至关重要。(二).九篇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1。这九篇论文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研究,探究了情绪理解,执行功能,说谎,元认知,各种各样的游戏等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探讨和验证了儿童的心理理论形成的年龄与男女性别有无差别等问题。在这些数据性研究论文的设计中,一般采取的都是横断设计,方法针对幼儿采取的是情境问答及适合他们的言语智力等测验。计分方法简便清晰,可重复。.2。儿童何时拥有心理理论及发展大量研究认为,4到5岁儿童能够完成各种任务,表明他们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能够将心理表征与客观事件区分开来,能够理解信念是对世界的表征而不是对世界的复制。3岁儿童不能完成误信念任务。当然,这些研究结果都是针对被试的平均水平而言的。从个别情况看,虽然绝大多数4岁儿童能完成误信念任务,但也有少数儿童不能完成;同样,虽然绝大多数3岁儿童不能完成误信念任务,但也有少数儿童能够完成。众多研究发现,心理理论与众多因素有关,如智力,情绪理解,元认知等。对于游戏的程度也是一样的。三四岁有显著的差异,四五岁差异一般不显著,所以四岁是关键年龄,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转折年龄。除此之外,众多研究发现,男女性别差异并不显著,这对儿童教育者的启发重大。3。开展社会性假装游戏,充分挖掘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潜力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别差异,同时也存在着一个潜在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开展社会性假装游戏是充分挖掘幼儿心理理论潜在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吸引幼儿参加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社会性假装游戏,如办娃娃家、当医生、做小记者、扮警察抓小偷等,并积极诱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就易产生角色换位,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提高心理理论水平。,情绪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用韦氏智力测验测试语言能力和情绪原因解释任务。连续型数据;多元方差分析,,五岁的幼儿已经基本获得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的能力,,操作智力测验。三个心理理论测验【位置错误信念,内容错误信念,外表真实区分任务】,两个非心理状态控制任务,四个抑制控制任务。连续数据。非参检验,相关研究,回归分析。1四岁儿童在TOM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三岁儿童,2四岁儿童在IC任务上显著优于三岁儿童。3幼儿在TOM任务上的表现与其在IC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相关3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来测试幼儿在三个错误信念任务【位置转移,意外内容,外显错误信念】的表现。计数数据。非参数的频数检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相关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说谎儿童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说谎的儿童。主要是4岁组的儿童说谎的比例超过了没说谎的,在3岁组中二者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由于年龄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从3岁到4岁说谎的儿童没有显著增加,性别差异也不显著。3岁与4岁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的年龄差异显著,4岁儿童的通过率显著高于3岁儿童。与是否说谎相比,在说谎的策略上,年龄差异显著但性别差异不显著。儿童是否说谎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但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的差异,另外,说谎水平与错误信念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只有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