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瑜伽菩萨戒.ppt.ppt

格式:ppt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瑜伽菩萨戒.ppt.ppt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11/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瑜伽菩萨戒.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瑜伽菩萨戒
戒幢佛学研究所 2009年5月
一、菩萨戒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
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佛教大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大乘毗尼、菩萨毗
尼或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等。
为修大乘菩萨行者应该受持之
戒律。
第一章、导论
从敦博本到宗宝本,‘我本源自性清净’一直沿袭未变。实际上其中的‘我’是‘戒’之误。此原句出自《梵网经》卷下,原文是︰‘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中略)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坛经》作者略取其中的‘戒,本源自性清净’。后人讹作‘我本源自性清净’。戒的本源即为佛性,为一切佛菩萨本源。《坛经》中讲的授无相戒,其实就是《梵网经》中讲的‘佛性戒’。要众生悟见,皈依自身佛性和‘自三身佛’,但不讲授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轻的戒相。故称之为‘无相戒’。指禅宗所传的戒律。又称为达磨一心戒、达磨一乘戒、禅门大戒、佛祖正传菩萨戒。
即禅宗所谓之西天二十八祖次第传承的大乘
菩萨戒。系将一切戒法归结摄入于一己之
心上而观之戒法观。什么叫佛性?
佛性戒
《太虚大师全书第六编法相唯识学》「佛法自释尊示寂后,在印度即分大小乘,小乘有二十余派,无综合性。大乘三派:一曰法性般若宗,二曰法相唯识宗,三曰法界真净宗。此三派,玄奘在印度曾着会宗论,作综合之研究。故中国古德研究佛法,多为综合汇通之作。基师此章,即唯识宗之综合各宗、汇通他派之大着,如云:『摄一切法归无为之主,故言一切法皆如也。摄法归有为之主,故言诸法皆唯识。摄法归简择之主,故言一切皆般若』。
图表
┌─密宗
│净土宗
┌─无为主──法界真净宗──┤华严
│\ └─法华
摄一切法归─┤有为主──法相唯识宗├──禅宗
│/
└─简择主──法性般若宗────三论宗
此能摄虽有三主差别,其实皆总明佛法,且所摄皆一切法也。近来宏扬唯识者,犹有偏蔽,多不能遍摄互融一切佛法,故特讲此章,以救宏此宗者之流弊焉。」(太虚大师全书 9p945~946)
┌优婆夷┐┌但三归
┌在家菩萨┤├┤五戒──在家声闻┐
│└优婆塞┘└八戒│
│┌沙弥尼┐├别解脱律仪┐
┌摄律仪戒───┤│沙弥─┴─十戒││声
菩│(菩萨十重戒)└出家菩萨┤式叉摩那─六法戒──出家声闻┘│闻
萨│││比丘尼┐│律
三││└比丘─┴─具足戒│仪
聚││┌(定共戒)静虑律仪────────—————┤
戒│摄善法戒───┴───────┤│
│└(道共戒)无漏律仪────────┘
└摄有情戒………………………………………………………………………┘
二、声闻戒
三、声闻戒与菩萨戒
1、基础与目标
出离心为基础阿罗汉
菩提心为基础佛果
︰(1)别解脱律仪,(2)静虑律仪,(3)无漏律仪(《成实论》不说无漏律仪,而以‘禅律仪’即***四禅,‘定律仪’即无***四定,说为三种)。
‘菩萨摄律仪戒有三种︰(1)禅律仪,谓定共戒;(2)无漏律仪,谓道共戒;(3)别解脱戒,谓五、八、十、具。’此则专就定、道可以称为戒者而言,若小乘所修之止观忍进等行,则亦应为摄善法戒所收。观佛为悭吝财物不肯布施的长者说︰汝能受持不杀生乃至不饮酒戒,即是行大布施。五戒尚且如此,具足等戒,亦莫不皆然。当知随举一戒,摄律、摄善、摄生三义无不具足。故知摄律仪,即是摄善、摄生;摄善法,亦是摄律、摄生;摄生亦是摄律、摄善。故小乘戒法,虽望受者自身为消极的防止惑业,然就‘以己度他情’,而各得遂其生以言,也就是利他。不过亦仅于消极的利他而已,较诸菩萨以横溢的热情(大悲心所激发),表现为勇猛牺牲的度生大行,自然就瞠乎其后了!所以说︰‘小乘之戒,仅收摄而自守;大乘之戒,兼开通而利生。’阿罗汉和佛有不同吗?
【三德】
指大涅槃所具之三种德相,即:法身、般若、解脱三者。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