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doc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19/6/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代表是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楔子: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窦娥冤》中交代窦娥身世的楔子。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的男主角称为正末,女主角称为正旦;由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话本:说书(说话)艺人的底本。看书168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文艺样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一部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南戏:书本282、286台阁体:明朝永乐年间,号称“三杨”的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的诗称为“台阁体”。他们的诗歌粉饰现实、歌颂功德,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气节。茶陵诗派:明成化之后,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他们的诗歌自称宗法杜甫,追求格律声调;以图洗涤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风气。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具体表现是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文学思想是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的空廓、浮泛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他们仍以文学复古为理论旗帜,在拒斥“宋学”侵蚀文学的过程中,更强调文学形式,主张格、调、法。这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文学的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也放松了对人性和文学本质的深入思考。后七子的弊端:宗派立场、门户之见;在艺术形式上的字模句拟,至其末流则泥古不化。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强调唐、宋古文和宋诗中所体现的尊道精神;反对前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所造成的文学与道统的疏隔,倡导“文道合一”。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理论。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的真实感情,因此他认为,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性灵说: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公安人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他们主张独抒“性灵”,强调性情之真,力排复古模拟的理论,要求诗歌创作应时而变,因人而异。在打破古典审美规范的同时,写出了一些优秀的诗篇。但是这种主张完全抛弃了格、调、法,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