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试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版电影改编:被看的洛丽塔.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版电影改编:被看的洛丽塔.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6/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版电影改编:被看的洛丽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版电影改编:被看的洛丽塔文学评论: 摘要: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版电影改编,从多个方面显示出导演在二度创作时对原著小说的不同理解。本文试从片种类型、人物设置、影音风格和整体格调四个角度评析两版电影改编的不同,从而总结出艺术化解读与通俗化解读的不同策略。关键词:《洛丽塔》元小说艺术化解读通俗化解读美籍俄裔小说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于1955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争议颇多。小说叙述了一个带有“乱伦”和“恋童癖色彩”的禁忌故事,用复杂的叙事揭开了主人公隐秘的精神世界。《洛丽塔》也两度被搬上银幕,分别是1962的库布里克版,以及1997年的阿德里安版。在这两个版本中,后者的接受程度显然要高于前者,但从改编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来看,却是库布里克版要略胜一筹。《洛丽塔》可以说是一部“元小说”,元小说的诸多技巧在小说中都有体现,如戏仿和致敬、虚构与游戏、不确定叙事等。这些小说技法如何通过电影手段得以传达,库布里克电影版做了有益的尝试。而阿德里安版则将这个复杂的“乱伦故事”通俗化地处理了,演变成了一个“痴情男子负心女”的模式。虽然后者的故事更为流畅好看,但在改编中,也失落了原著的很多意涵。本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两个改编版本的得失。一、片种类型:悬疑片与爱情片 1962年的库布里克版将影片设置为悬疑片范式,影片开头即是主人公亨伯特找奎尔蒂报仇,详尽展示了两个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剧情的紧张也引发了悬念,使得影片具有了悬疑片的特质。1997年版的电影开头,则是伴随着忧伤的音乐,失魂落魄的亨伯特开车游荡在公路上,紧接着转入自白,以怀旧和唯美的格调展示了亨伯特少年失恋的故事,带领观众进入了亨伯特的情感世界,观众被包裹在一种悲剧爱情故事特有的忧郁感伤的气氛之中。影片的结尾部分,1962年版本电影中奎尔蒂的被杀,衔接了影片开头的情节,也在整个故事进程中解释了杀人案件发生的原因后给出了答案。一张画像上的弹孔,宣告了奎尔蒂的命运,也给整个故事画上了句号。1997年的电影改编版则结束于亨伯特被捕,他在山顶遥望着山下的城镇,喃喃吐出对洛丽塔的负疚和深情,慢镜头在不断强化其伤感失落的情绪,使故事的着眼点落于情感悲剧之上。纳博科夫的原著小说刻意模仿了爱伦·坡的笔触,将这个禁忌故事处理得充满悬念,从这一点上看,1962年版的电影改编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住了原著小说的这种悬疑感,让故事从头至尾充满张力,可以说是文学技法的电影化的成功尝试。二、人物设置:被看的洛丽塔 1962年的改编版在表现亨伯特和洛丽塔时,没有明显偏向,显然导演是将两个人物共同置放在观众的目光之下,没有突出亨伯特的主体地位。而1997年的改编版,则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一视角表面上和原小说的叙事视角是统一的,但由于电影并未对小说的不确定叙事加以表现,第一人称所固有的确定感,使得观众在无形中代入了亨伯特的视角。影片中还采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详尽表现“亨伯特眼中的洛丽塔”形象,影片中使用了一系列镜语,如亨伯特初见洛丽塔,洛丽塔湿身俯卧在草地上,青春少女的身体曲线玲珑;洛丽塔为亨伯特送早餐,镜头特写了洛丽塔的赤足和小腿;洛丽塔坐在亨伯特对面的椅子上,伸展自己修长的双腿等。这样展示少女身体美的镜头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无形中使得观众认同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迷恋,亨伯特对洛丽塔的所谓的“爱”因此有了合理性。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