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9/6/5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2、民间文学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及活动。范围:范围广泛,如神话、传奇、史诗、原始的歌舞、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3、民间的学科属性从借助艺术形象来把握生活的特点来看,民间文学是一种广泛存在着的文艺现象,它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4、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互渗转化,难分彼此。。。。5、民俗学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首先,现代的民俗资料,可以被运用去解决或推断古代的民间文学(如古歌谣、传说、神话等)的某些问题。例如《诗经国风》里的民歌中有很多叠章复句。其次,民俗学资料可用以论证现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6、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或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两挟”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7、本文“二重性”的概念。*答:民间文学的口语本文和由讲唱时空构成的行为本文不可分割的属性可称之为口头本文的“二重性”。第二章: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民间文学的发展?*(1)原始社会,民间文学是全民的口头文学。主要形式——劳动号子、巫术祝辞、神话及部分史诗等。其为原始社会惟一的文学形式,由原始社会成员集体创作,又为全体成员服务。(2)作家文学产生后,民间文学主要指,由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集体创作,并主要在他们中间传播的口头文学。是“生产者的艺术”。阶级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分离出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人。民间文学不再是全民口头文学和惟一文学样式。主要是社会下层、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共同享用、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文学(3)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面的继承、变化与发展具重大意义。口头文学在当代,明显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①创作群体的结构有了新变化传统农业社会——口头文学创作者——农民和手工业者;近代——部分工人加入;当代——劳动者队伍扩大,大家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创作群体范围扩大,各行各业民众创作的口头文学应时而出,传统农民口头文学也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②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传媒日趋现代化,各类体裁在创作与流传范围方面都有调整。新编时事笑话——城乡;民歌唱和——少数民族传统歌会、礼俗仪式;传统小戏——农民;神话故事、地方传说——加工成书面文学作品传播方式上:口头流传为主——汇总成书2、原始文艺与生产劳动的关系。(1)原始文艺是适应生产劳动需要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功利性。①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②再现劳动生活,传授劳动知识和经验,鼓舞劳动热情。③歌颂劳动,表达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3、阶级社会里民间文学与劳动生产的密切联系及其复杂性。特点:①民间文学反映了劳动生活的二重性。一方面歌颂劳动,表现乐观自信的勤农思想。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