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武县中队心得体会篇一:真正把士兵当主人,,人人都是中队建设的主人,中队的大事小事,重点难点,士兵都有自觉参与,献计献策,中草药队建设靠士兵,这个传统不能丢,这个共识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993年转隶之初,中队工作千头万绪,许多问题摆在干部面前,特别是两个主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还是忙不出头绪,尤其是多数老兵向干部提出“回家乍看看,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一时成了官兵们关注的焦点,有的同志向中草药队建议把问题交给群众去处理,这一招果然灵,不仅解决了老兵探家问题而且干部从中也感受到依靠士兵建设的作用,这件事对党支部一班人,启发很在,这几年中队建设的势头尽管不错,但是为什么遇到问题时总是显得办法不多呢,带着这个问题,全们重温了我党,我军依靠群众作战,搞建设的传统,查找自己的差距,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办法不多主要是依靠官兵的办法不多,存有差距主要在对士兵的根本态度有差距,什么时候尊重士兵,依靠士兵中队建设就发展,什么时候丢掉这个传统,中队建设就受影响走弯路,从此,成武县中队紧紧抓住依靠士兵建设中队这个传家宝,把依靠士兵的工作渗透到中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十几年来,干部换了一茬茬,老兵走了一批批,依靠士兵建队这根”接力棒“始终没有丢尊重士兵,依靠士兵建设中队的传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参与是我们的责任,献策是对中队的贡献,在成武县中队,士兵有话不说憋得慌,有意见不提痒得慌,不管谁的意见被采纳,大家不仅感到是件非常自豪的事,而且都能得到中队的表扬奖励,中队的意见箱每次都能收集十条八条建议,一年两次的“诸葛亮“会士兵都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积极参与者受尊重不参与者吃不开,在中队已成风气,班长刘勇丰,刚到中队时感到自己是新兵参与是老兵的事,干部的事,自己初来咋到说多了怕别人说出风头,因此,他只老老实实干工作,就是不给中队提意见,尽管力气没少出,但半年总结时官兵没有摆他的好,选调骨干培训没有他的份,确定党员发展对象没有排上他的号,一连串的挫折使他体会到,在成武县中队光干好工作称不上是个好兵,积极参与中队建设者一个合格的兵后来,小刘变了,班务会上他第一个发言,中队”诸葛亮会“上他提的建议最多,被推选为班长后,他要求班里的战士敢于唱黑脸,是出了名的黑脸班,也是中队最红的班,他自己不仅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所在班还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人人挑担子个个有责任”。成武县中队组织官后对照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把建设“标兵中队”的奋斗目标逐年逐级分解到班,分解到每一个士兵,每年编制一份每一名战士,所承担职责的表格,不间断地进行跟踪记录,使战士人人肩上都有中队建设的担子,人人都承担中队建设的责任,战士们说过去中队的重问题很少让战士参与与研究,现在中队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干部战士一起研究制订,人人民心中有数,个个责任明确,过去战士在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不仅清楚干什么而且知道应该怎么干,过去是忙了少数人特别是两主官,现在是一副重担大家挑,人人都为中队建设操心尽力整个中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善于发挥战士的创造性树立建设“标兵中队”的遍目标,从而点燃战士奔向这上目标的意愿之火,这就是成武县中从根本上调动战士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战士聪明才智,的要旨,他们坚持在成绩面前找差距,盯着问题抓落实,立足去创造,中队建设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有了成绩,靠士兵去发展,这些年来,每当中队取得成绩时,他们就用是照一张上光荣榜,的彩照,留一个锦旗,奖状上的签名,奖一个写进队史荣誉,编号这,三什宝,来激励官后,他们认准了这们一个理,敢于在强项之中找弱项,才能使强项更强,敢于在先进之后查知处才能使先进更先进,1995年中队被总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后,党支部没有沉浸在庆功戴花的喜悦之中,而组织官兵冷静分析中人建设形势,查找了军事训练整体水平好但尖子队员少,政治教员落实好,但干部骨干授课能力差,等七个短处,针对问题官后们集思广益,寻求办法,中队全面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武县中队感到,对先进典型要少戴花多挑刺,越是先进典型越不护短,1997年8月,中队长李庆参加总队防暴队小分队比武,夺得手枪第一名后党支部把庆功会改成了揭短会,会上,战士们为他找出其不意了夺得第一想得多,从实战需要练得少,对个人训练抓得紧,对中队管理抓得松等问题李庆非常感激地说,挑刺比戴花更重要,批评比荣誉更珍贵,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1997年被总队树为“十佳中队长”1998年他荣立二等功,就是靠着这种强中找弱,优中找差的精神,中队连续34年无执勤事故,无刑事案件,无严重违纪,问题近几年中队先后22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每次完成都很出色,遇到问题靠士兵去解决,成武县中队遇到问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