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平遥古城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遥古城导游词.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6/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遥古城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这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这是一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平遥古城。平遥古城自16世纪以来就是中国北方的商埠重镇,到19世纪中期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中心。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瓮城,瓮城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因为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全城防卫最薄弱的环节,更是敌人攻击的重点,所以为了保障城门的安全,古人便在城门外再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们大多状似大瓮,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也隐含着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瓮城的门一般不开在与城门正对的一面,而是开在侧面或背风面,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敌人,保护城门,抵御寒冷的西北风从城门侵入。城楼是古代城防将领登高瞭敌、观察战事、指挥作战的地方,今天它已经成为游人俯瞰古城全景的制高点。这座北城楼系近几年复建,现在请大家随我上楼欣赏古城全貌。从布局上看,古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有8条小巷、72条蚰蜒巷,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其总体布局是依照“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法选址,并仿造灵龟的式样设计的,因此平遥有“神龟之城”一说。为什么要仿造灵龟的外形呢?因为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我们脚下的城墙修筑于630多年前的明洪武三年,城墙结构与长城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长城为横向延伸,而平遥城墙是方形围坦,凸出城墙外的墩台的密度较大。那时的城墙仅是夯土筑就,城垣在原来土墙的基础上增高加厚,增设有墩台、敌楼40座,此后继续增设瓮城和墩台、堞楼,用城砖在外墙将古城四周包砌,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平遥城墙高约12米,墙基底宽约10米,顶宽为3至6米不等,足以拒敌于城外。城墙上,“女儿墙”,是为了保证城上士兵的安全,并无御敌之功能。外侧高约2米的护墙,则有着明显的防御功能,城墙上的方形垛口可供士兵投掷滚石、檑木打击敌人,垛口上的小方孔既可供瞭望敌情,又可放箭射杀敌人,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军事建筑。城墙每隔一段还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墩台,台上筑有一座两层小楼。墩台较为宽敞,可以容纳较多的守城将士,而且每隔几十米设一墩台也使城墙的结构更加稳固,大大增强了城墙的御敌功能。假设没有凸出的墩台,城墙一线平直,当敌人潜伏墙脚之下攻击时,城上士兵一旦从正面向下弯弓射箭,上身便会完全暴露于敌而被弓箭射杀。有了墩台,守城将士则可以从侧面弯弓射箭,将敌人歼灭。墩台中央的两层小楼叫“堞楼”或“敌楼”当地也叫“窝铺”,它的功能有:一可以储存兵器弹药和给养,二可以登高远望观察敌情,三可以挡风避雨,供士兵歇息,另外也增加了古城的美感受,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军事防御型建筑。平遥城墙上一共有3000个垛口和72座堞楼,是用以象征文圣人孔子的3000弟子、72贤人,而且在堞楼内将孙子兵法石刻嵌于墙上。这样就使得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显得文雅亲和、先礼后兵,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当夜深人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