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平遥古城导游词400字]平遥古城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遥古城导游词400字]平遥古城导游词.docx

上传人:可爱女生 2022/8/29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遥古城导游词400字]平遥古城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平遥古城导游词400字]平遥古城导游词
一:[平遥古城导游词]泰宁(tài nínɡ)古城尚书第导游词
泰宁尚书(shàngshū)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群,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本文的内幢后厅、二幢前厅、三幢后厅都曾失火,也只有局部损失而不至于殃及其他房屋。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叫中堂,也就是大厅,是当时李春烨接待朝庭官员、接圣旨及办大事的场所。我们再往上看“清朝师柱〞这块匾,是当时福建布政使司莫俨皋为李春烨所立〔布政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清朝〞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唐、宋、元、明、清〞的清朝,其实它是指清正廉明的意思。〔其实到了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大太监魏忠贤排除异已,大肆屠杀东林党人,政治***,哪还谈得上清正廉明,只不过自欺欺人罢了!〕“师〞指的是李春烨加封为太子太师〔其实李春烨并没有教过太子,只是赐予他的加官封号〕。“柱〞就是把李春烨誉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中流砥柱的意思。
这是一扇中门,它平时不开,只有办大事的时候才开,比方红、白喜事、接圣旨等。我们现在往左右两旁看这回廊〔回避的走廊〕,当厅上会客时,女子下人等就只能走这回廊了。尚书第的天井比拟特别,都是由长条石块拼成的,成棋盘形,进水孔和出水孔比拟讲究,而且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雨不积水。尚书第的暗沟跟我们现在的也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暗沟是直的,但尚书第的暗沟呈S形,称为“龙形〞暗沟,它是由一条长龙形的暗沟围着一口蓄水池,要等水满以后才慢慢地往外流。有这样一种说法,“家财不是那么容易往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再看这口石缸,它主要是一种防火设施,平时蓄水用于浇花、养鱼。
大家请抬头看这瓦面,尚书第都用高于瓦面的封火墙相隔。尚书第能够完好的保存到今天,这和当初建筑中高度重视防火是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开始参观文物陈列室。第一间陈列室展现的都是泰宁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古文物。从这间陈列室可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第二间陈列室主要展现宋代的一些古文物。这是一口阴井,以前女子地位低下,出门不能往正门走,只能走回廊,就连洗脸水、洗脚水都不能随便往外泼,只能往厢房里的这口阴井里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扇12折屏风,是用当地一种珍稀树种--花梨木雕刻而成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美,是李春烨当时给女儿的嫁妆,属***文物,是1986年在本县下渠乡大湖村征集到的。


现在我们来到第三陈列室,这间陈列室主要是展现明末清初的一些青花瓷器和漆金木雕等。这张表反映的是泰宁从唐、宋、元、明清以来所出的文人,我们从这张表上不难看出,宋代是泰宁最鼎盛的时期,而且人口也最多,当时人口达15万,而到清代只剩4万,使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战乱和瘟疫。
这间是革命文物展览室,主要展现泰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革命文物和曾到泰宁指导过革命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情况。泰宁当时有28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大局部都在长征及解放战争中牺牲了,而杜明、冯旺南、谢宝铜等革命家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现在我们来看这扇条格窗户,从外观看,非常像现在的分体式空调,夏天通风透气,冬天糊上白纸,又明亮又暖和,既防风又采光,所以,很多游客把它誉为是“空调的前身〞。这样设计也起了百页窗的作用,从房间往外看,看得一清二楚,如果站在外面想看到房间里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哟!


我们现在来到第三幢,第三幢我们把它辟为蜡像馆,里面一共塑了二十五尊蜡像,也是当时全省最大的蜡像馆,展现了李春烨及其家人生活的情景。李春烨由于种种原因,文字记载不多,口碑故事不少;有说好的,有说坏的,褒贬不一,但他勤奋好学、大器晚成和为人孝道等优良品质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的。
这间轩阁主要展现李春烨与他家人商议家事的情景。我们看坐在正中的这位老先生,他就是房子的主人李春烨,坐在他对面的是正房夫人江氏,右边这位年青女子是三夫人吴氏。李春烨这一生与“六字〞有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苦读、晋升、隐退。李春烨六岁开始读书,十六岁考上秀才,三十六岁中举人,四十六才考中进士,也就是说他苦读了40年,从46岁为官,为官十一年晋升十四级。五十七岁趁他母亲九十大寿时,辞官隐退,六十七岁病逝。所以,我们后人用三个词语来概括他的一生: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急流勇退。
民俗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劳动创造过程中产生、演变流传下来的各种风俗****惯,它凝聚和鼓励着历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