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中国文学史复习题.doc

格式:doc   大小:192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学史复习题.doc

上传人:dlmus1 2019/6/9 文件大小:1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学史复习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文学史(二)复****提纲名词解释:门阀士族门阀士族的产生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章太炎《检论订孔》上),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过去“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元年(76)诏),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仲长统《昌言》),“贡荐则必阀阅为前”(王符《潜夫论·交际篇》),“以族举德,以位为贤”(《潜夫论·论荣篇》)了。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久而久之,更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文苑王沈传》),“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卿,无仕进之路”(《二十二史札记》)的情况。所以,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如颍川荀氏、颍川陈氏、东海王氏、河东裴氏均在魏晋南北朝为世“冠冕”。后来琅邪王氏、陈郡谢氏,俱为江左“盛门”。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自北朝至隋唐,也是“衣冠”连绵不绝,累世富贵。阀、阅古代仕宦人家自序功状而树立在门外的柱子。《玉篇·門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后来又叫棂星门。与明清时期贵宦人家的功德牌坊功能相似。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所谓建安风骨,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建安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宁,文人政治热情普遍高扬,因而他们的诗文创作大都形成了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雅好慷慨,梗概多气的特点,而在艺术风格上又表现明朗刚健,骨力遒劲,这种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上的风健清新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可说是对建安风骨成因及其内涵的精确概括。正始之音(课本p43)魏晋玄学玄学的理论基础是老庄,玄学诗人们对清虚高旷、自然悠远的老庄文风亦景仰追慕。与何晏、王弼注重哲学思辨不同,阮籍、嵇康等人则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素质去领悟当时的玄学精神。嵇康认为:“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释私论》)嵇康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任心而行的自由精神和艺术人格。对于艺术之大美,阮籍则继承了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下)的思想,认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清思赋》),最高的美,并非存于现实可感的事物中,而是在纯真自然、寂寞无为的心灵之中。所以,应该鄙弃凡近,放弃具象,空其所有,精诚专注,方能洞察幽冥、神思浮涌:“夫清虚寥廓,则神物来集;飘摇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欲,则泰志适情。”(《清思赋》)这种境界即为“玄”,没有具体的物质性内容,完全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越。他们的诗歌创作,同样体现了这种玄学情趣。如:“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四)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齐代,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沈约、谢脁、王融等“竟陵八友”日相联句赠答,探讨诗艺。周顒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创《四声切韵》(已佚),沈约《四声谱》根据汉字四声和双声叠韵的特点,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必须避免,称为“八病”。他们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务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谢灵运传》)。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萧赜的永明年间(483—493),故称永明体。这是古体诗向近体律诗演变过程中一次关键性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任昉、范云、陆倕等人。宫体诗从梁武帝普通(520—527)至陈代末年(589)近七十年中,以萧纲、徐摛、庾肩吾所提倡的宫体诗风开始兴起并逐渐占统治地位。魏徵《隋书·经籍志》云:“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房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朝野纷纷,号为‘宫体’。”大致说来,宫体诗具有以下特点:一、声韵、格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