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毕业设计
题目目录
摘要……………………………………………………………………………………………2
第一章数控加工与数控机床简述 3
数控加工概述 3
数控机床的特点 4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5
第二章数控机床加工分析 7
表面粗糙度分析 7
工艺系统集合误差分析 7
第三章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准备 9
零件图样分析 9
加工方案的确定 9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19
第四章仿真操作加工 23
上海宇龙仿真软件介绍 23
仿真操作加工 23
总结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对零件进行编程加工之前,工艺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设计通过对螺纹连接轴工艺特点、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给出了对于螺纹连接轴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设计说明书以螺纹连接轴零件为例,根据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编写加工零件的程序。按照说明书要求将加工出零件,并对零件自检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对于提高制造质量、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艺分析参数选择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精度分析螺纹连接轴
第一章数控加工与数控机床简述
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NC),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是用数字化信息实现机械设备控制的一种方法,在数控加工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数控加工概述
数控加工是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成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或控制计算机中,以控制工件和工具的相对运动,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
数控加工的产生与发展
图1-1 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数控加工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适应加工复杂外形零件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加工技术。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较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用,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TK6350 卧式数控铣镗床,如图1-1所示。揭开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序幕。
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电子管、继电器和模拟电路组成,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一般称之为第一代数控系统。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的第二代数控系统,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系统,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及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C)系统,使数控系统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1974年,C系统问世,标志着数控系统进入了第五代。
前三个阶段的数控系统主要是由电路的硬件和连线组成,称为硬件数控系统。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多硬件电路和连接结点,电路复杂,可靠性不好。第四、五代的数控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称计算机数控系统。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存储在存储器里的软件控制系统工作,因此也称软件数控系统。
努力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并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柔性化、敏捷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制造方向推进,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数控加工的特点
与普通机床加工相比,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的特点: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除了手工装卸工件外,全部加工过程都可由机床自动完成。在柔性制造系统上,上下料、检测、诊断、对刀、传输、调度、管理等也都可由机床自动完成,这样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复杂形状零件在飞机、汽车、造船、模具、动力设备和国防工业等部门的产品制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整机产品的性能。数控加工运动的任意可控性使其能完成普通加工方法难以完成或者无法进行的复杂型面加工。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新的零件,大部分准备工作是根据零件图样编制的数控程序,而不是去准备靠模、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而且编成工作可以离线进行。这样大大缩短了生产的准备时间,因此应用数控机床十分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
、质量稳定
数控机床是按预先编制好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