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解读.ppt

格式:ppt   大小:3,01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解读.ppt

上传人:fr520520 2019/6/11 文件大小:2.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解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 二级预防指南解读(2015)前言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脑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最新数据显示,%。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中国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专家对2010年二级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目录危险因素控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的非药物治疗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控制1、高血压2、脂代谢异常3、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4、吸烟5、睡眠呼吸暂停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年龄2、性别3、家族史可预防不可预防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4、降压药物种类和计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危险因素控制——脂代谢异常1、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二级预防更为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LDL-C≥,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LDL-C‹,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NEW3、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Ⅰ级推荐,B级证据)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Ⅰ级推荐,B级证据)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权衡获益和风险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5、他汀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上限,应停药观察);老年人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Ⅱ级推荐,B级证据)。危险因素控制——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1、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Ⅱ级推荐,B级证据)。2、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Ⅱ级推荐,B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