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与突破方向.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与突破方向.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4/1/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与突破方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与突破方向
田家怡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滨州 256603)
摘要:解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存在的“黄河来水来沙减少、入海流路不稳定、生态灾害频繁发生、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开发、自然保护区域功能分区不合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主体分散”9大生态环境瓶颈问题,并提出了8个科研方向,作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突破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瓶颈问题;突破方向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三大江河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该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黄河三角洲是一片年轻的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既是黄河中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承载体,也是沿海海潮侵袭的承载体,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多重生态界面,难以抵御传统型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冲击。科学解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
“区域”)生态环境瓶颈问题,准确标示生态环境瓶颈突破方向,制定合理的调控策略和措施,解除瓶颈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对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12月正式下达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瓶颈问题解析”研究课题,本文是该研究的部分重要内容。
1 生态环境瓶颈问题解析
,导致河口、近海等湿地生态环境退化
黄河入海径流量与输沙量是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工农业引水引沙量的急剧上升、水土保持减水减沙、干流库区拦水拦沙等因素,致使河口来水来沙明显减少。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9年60a的实测资料统计,1950-1959年、1960-、,进入7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自1972年黄河下游出现断流,至1999年的28a中有22a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d。自2000年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1950
-,1960-1969年间明显减少,2000-,为1950-%。1980-2009年的30a中,输沙总量还不及1950-1959年10a的输沙量。李希宁等[1],许炯心[2]。2000-,故黄河来水来沙减少导致河口造陆面积锐减,整个黄河三角洲已由淤积转变为侵蚀。黄河来水来沙减少,改变了河口海域的海水盐度、营养条件和饵料生物的种群数量,导致近海生物资源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3]。来水量减少直接影响到湿地淡水水源的补给,打破了湿地土壤水盐平衡,土壤含盐量升高,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替,植被覆盖率降低,致使河口原生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系统退化,也影响到依赖于黄河水源的人工湿地的发育[4]。
,致使尾闾河道萎缩、影响湿地发育
黄河素以“善徙、善决、善淤”而著称于世。黄河自1855年在三角洲实际行水135a,决口达50多次,较大改道变迁有10次,仅1976年至今口门摆动就达15次之多,入海口门摆动弧线距离近150km。这种大环境的不稳定局面是该区域开发滞后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使得黄河三角洲无法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陆地,工农业基地难以长期存在运营。如果没有黄河入海流路的长期稳定,会给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近年来控制黄河入海口门摆动比较成功,但它的这种特性对长期建设项目仍是一种潜在的威胁。黄河尾闾的改道、决口和口门摆动,致使尾闾河道严重萎缩,主槽过水断面面积大幅度减少,降低了河道的输水输沙能力,加重了河道主槽的淤积,抬高了同流量黄河防洪水位,防汛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黄河尾闾每次改道、决口和口门摆动,就使原天然湿地遭到破坏,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文生态系统发生演替,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灾害频繁发生,危害生态环境
该区域海面上升、地面沉降、风暴潮、海水入侵、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