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乐平市老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背景概况
乐平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的金三角区域,作为江西景德镇管辖的中心城区,人口众多,市场发达,商贸繁荣,物流便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和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膨润土储藏地、江西省唯一的海泡石产地,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江西重点产棉区、全国优良猪种繁育基地、江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有名的“江南菜乡”,素有赣东北“聚宝盆”之美称,资源丰赡,物产富饶。
乐平作为一座有着1800年历史沿革的城市,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的足迹。其中老北街、何家台是古时乐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老城区是乐平悠久历史的承载地,是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的集中地,是乐平历史特色的代表地。
乐平自1992年撤县建市十年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老城区的历史保护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2002年,乐平市政府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科学编制了《乐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提出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转移到新区,将老城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展现历史、提升功能上的战略举措。
新一轮的乐平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为了更好地配合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受乐平市规划局委托,由我院进行乐平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对老城区的历史资源和利用价值进行挖掘,明确该区域的发展要求,即如何能够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明确了“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思路。重点加强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配套设施、公共绿地和交通市政等设施,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类分级进行保护与整治。整合区域交通,合理进行用地布局,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激发老城区的活力,从而有效指导下一步城市开发建设朝着健康、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总则
一、规划范围
老城区位于乐平市区的东部,规划范围北起长寿路——环城北路——长寿路,南抵迎宾路——东湖迎宾大道,西起长寿路——新平南路——迎宾路,东至公园路,。
老城区是古时乐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兼由分布较为稀散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用地组成。属于洎阳街道办事处,由5个社区居委会组成。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2003
6、《乐平市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2002
7、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
三、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该区的规划要处理好乐平老城区建设与新城区开发的关系,从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其功能定位、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之间的合理衔接,促进城市空间的科学发展。
2、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相协调原则
妥善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老城区居民安置之间对用地的需求关系,保证城市建设和居民安置协调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鉴于老城区中西部拥有众多历史建筑,故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本次规划将老城区
中西部进行局部调整,仍规划为以现状居住用地为主;而针对东部商住区和东南部商业片区,则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一定条件下对用地布局和各地块的开发容量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同时保证部分地块功能的混合性和可兼容性,以适应实际开发建设的需要。
4、深入挖掘老城区历史文化价值原则
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着较好的古代城市空间格局,拥有老北门——古商业、居住文化区,以及何家台——礼制、居住文化区,这二者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共同组成了老城区内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人文特点的传统居住片区。其中有着众多保存质量较完善的重要历史建筑,同时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也在城市的发展中被保留了下来。
基于上述的优势条件,在老城区的保护和整治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元素构成老城区的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从而深刻体现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发扬名人优势,将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于众,吸引更多的人到此居住、参观游览,聚集人气,提升老城活力。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对老城区“保护第一”的同时,应该重视与新城区的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在老城区需要迁出的人口的安置问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