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装配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号:起草:审核:批准:第版第次修订第页日期:共3页:..: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装配组的生产作业过程。确保该过程受控,安全、准确、有效。::此作业指导书由装配工主管负责编写,装配车间及相关人员共同执行。::各工序在同一生产条件下,进行批量生产的第一件。:生产工作单为指导零件加工过程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气括:零件图号、需求数量、工程号及工程名称、零件材料、加工工序、生产完成数量、报废数量、生产操作者签名、检验员签名(如果是自检则和操作者一样)生产日期等内容。:材料型号由以下内容组成SM**-*SM:----材料代号固定的前两位代码。***:----材料类型*AS:铝板*CS:铜板*AZ:敷铝锌板*HG:热镀锌板*MS:A3钢板*SS:不锈钢板*AA:---板材厚度,为实际厚度乘以10,如2MM为“20”“15”*BBB:--板材宽度,为实际宽度数值的前三位。如1500MM为“150”如1250MM为“125”。*CCC:--板材长度,为实际长度数值的前三位。如2250MM为“225”如2440MM为“244”。*典型的材料代号如:SMAZ-20125225,表示厚度为2MM,::装配组接到生产任务,由装配工计划员(目前由主管或装配班长代替)将工作单交给编程员,编程员在接到任务后,根据工作单及图纸等技术文件,编写零件的装配作业程序,并打印出清单,附在工作单上,交装配组生产。:例:::,进行点检及安全检查,若发现问题则记录在工作交接单上并及时处理其问题,若无法解决,则报告领班或主管。,应确认程序,模具清单及工作单是否齐全发现不当之处应立即向班长反馈,或者上报有关人员处理。,若发现材料有以下现象之一,应不使用并报告班长或者主管处理:(三者必须保持统一),,(平面度),不超过4mm/,检查,更换,设定好模具,设定模具时,应注意正确选用上下间隙,冲抗拉强度40KG/CM2以下的材料时,选用10%-20%板厚的间隙,冲抗拉强度大于40KG/CM2例如,不锈钢时,应选用20%-30%板厚的间隙。如冲3mm厚的不锈钢板时,-。换下的模具应放回工具柜原位。操作人员根据板材的厚度调节好设备参数却保零件号的清晰,如发现漏编或错编,应及时反馈给编程人员更改,以确保图号的准确性若发现工件出现较为严重的毛刺时,应及时刃磨刀具或调整设备参数。磨后应调整其装刀高度,如磨后高度不够时应上报给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