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6/1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坊子区财政局坊建字〔2017〕25号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坊子区财政局关于印发《坊子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街道(发展区):为做好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坊子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坊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坊子区财政局2017年5月19日坊子区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一)目标任务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2017年全区计划完成59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区住建局会同区财政局根据各地上报危房改造户数,综合考虑各地实际需求、建设与管理能力、地方财力、工作绩效等因素确定各街道(发展区)危房改造任务。各街道(发展区)要细化落实措施,合理安排各村庄的危房改造任务,重点向省定贫困村倾斜,全力做好行业扶贫工作。 (二)、住房最危险的原则。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经济上最困难和居住危房两个条件。、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严执行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加强改造档案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经济实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大力推广节能材料和技术,确保住房改造后经济、适用、安全、节能、卫生,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符合国家、省危房改造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规划,重点安排。危房改造原则上要安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村庄,要符合镇和村庄规划,优先安排利用原宅基地、闲置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避免土地、资金的浪费。。农村困难群众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要由困难农户提出申请,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险(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二)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各级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特困户解决危房改造资金问题。按照省补助标准,依据改造方式、建设标准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补助资金分类标准如下:。。、。。要充分考虑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可能增加的成本,切实落实对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特困农户在补助标准上的倾斜照顾。三、改造方式及要求(一)改造方式各街道(发展区)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积极探索符合国家、省、市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危房改造方式,努力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体危险(D级)的,可加固的要优先选择修缮加固,其次才是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各街道(发展区)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已有搬迁计划的村庄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改造名义推进村庄整体迁并。对于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众,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政府统一建设、空置房置换或对现有旧校舍、旧厂(场)房等闲置房屋修缮加固等方式,帮助其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要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二)改造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改造后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的危房改造后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要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施工。各地要加强引导和规范,既要确保改造质量要求,又要防止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原则上,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户均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各街道(发展区)要在镇域范围内推行“五统一”改造标准,即“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