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环境行政处罚证据指南环境保护部二○一一年五月前言本指南介绍了环境行政处罚证据,分析了各种证据形式的特点,阐明了收集证据的方式和要求、审查证据的方法和要求、证据效力的判断方法,提供了常见证据的证明对象示例、常见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明和证据收集示例、常见证据制作示例。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级环保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收集、审查和认定证据的工作,供行政处罚案件调查人员和审查人员参考。本指南为首次发布。本指南起草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组织制订。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目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1当事人2证据3书证4物证5视听资料6证人证言7当事人陈述8环境监测报告9自动监控数据10鉴定结论11现场检查(勘察)笔录12调查询问笔录工作依据1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4司法文件证据收集1工作要求2收集方式3证据要求证据审查1工作要求2审查内容3审查方法证据认定1直接认定2证明效力附一:常见证据的证明对象示例附二:常见环境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明和证据收集示例附三:常见证据制作示例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审查和认定证据的活动。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当事人指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被环保部门立案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2证据指在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主要包括:(1)证明当事人身份的材料;(2)证明违法事实及其性质、程度的材料;(3)证明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材料;(4)证明执法程序的材料;(5)证明行政处罚前置程序已经实施的材料;(6)证明案件管辖权的材料;(7)证明环境执法人员身份的材料;(8)其他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3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在物体(主要是纸张)上记载的内容、含义或表达的思想来反映案件情况的材料,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企业生产记录、环保设施运行记录、合同、发票等缴款凭据,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验收批复、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举报信等。4物证指以其存在状况、形状、特征、质量、属性等反映案件情况的物品和痕迹,如厂房、生产设施、环保设施、排污口标志牌、暗管,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受污染的农作物、水产品等。5视听资料指以录音、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声音、图像、影像来反映案件情况的资料,如录音、录像、照片等。6证人证言指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员就了解的案件情况向环保部门所作的反映案件情况的陈述,如企业附近居(村)民的陈述、污染受害人的陈述等。7当事人陈述指当事人就案件情况向环保部门所作的陈述,如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当事人的听证会意见等。8环境监测报告指具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按照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运用物理、化学、生物、遥感等技术,对各环境要素的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得出的数据报告和书面结论,如水、气、声等环境监测报告。9自动监控数据指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DCS系统、CEMS系统等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反映案件情况的电子数据,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DCS系统数据、CEMS系统数据、监控仪器运行参数数据等。10鉴定结论指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受环保部门、当事人或者相关人委托,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检验、鉴别、判断对专门性问题做出的数据报告和书面结论,如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渔业损失鉴定、农产品损失鉴定等。11现场检查(勘察)笔录指执法人员对有关物品、场所等进行检查、勘察时当场制作的反映案件情况的文字记录,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勘察笔录等。12调查询问笔录指执法人员向案件当事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询问案件情况时当场制作的文字记录,如对当事人的询问笔录、对证人的询问笔录、对污染受害人的询问笔录等。工作依据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