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腔隙性脑梗塞 50 例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腔隙性脑梗塞 50 例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9/6/2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腔隙性脑梗塞 50 例临床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来50例经CT及MRI证实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基底节区部位为主,双侧病灶多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过度劳累、脱水等。结论:经CT证实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避免误诊误治。以预防复发为主,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远较出血性为高,腔隙性脑梗塞为其中一特殊类型,约占缺血性中风的20%[1],且老年人多见。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实质深部小于10mm的小梗塞病灶,以往只能在尸检中发现,近年来由于CT及MRI的广泛应用,2mm左右的腔隙性梗塞灶都能检出,因此腔隙性脑梗塞由病理诊断变成临床诊断。现将我院几年来诊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0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23例(46%),有脑中风病史7例(14%),高脂血症病史32例(64%),糖尿病史8例(16%),冠心病史15例(30%)。 临床特点:本组50例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神志清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疲乏、言语不清等症状。纯运动性轻偏瘫21例(42%),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9例(18%),感觉运动性卒中7例(14%),共济失调性轻偏瘫5例(10%),纯感觉性卒中3例(6%);无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5例(12%)。 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50例腔隙性脑梗塞,CT检查42例,MRI检查8例。CT表现均为点状、小斑点状及小带状低度病灶,~,边缘境界清楚。CT值18~31HU,病灶数量最少1个,最多6个腔隙。单侧病变16例,其余34例均为双侧发病。本组50例中,有28例(56%)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 死亡病例:本组死亡病例3例,2例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为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3例患者都有3- 病因:腔隙性脑梗塞早在1843年由DurandFarde提出,其后MarieFerrend与Cotola都对腔隙性脑梗塞做了深入研究[2],60年代起Fisher对腔隙性中风的病因、病理与临床表现做了大量研究[3]。根据1990年世界28个国家中风死亡率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风死亡率居第三位[4]。通常认为高血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文献报告47%~90%的腔隙性脑梗塞伴发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现象[5]。本组50例病例中,伴发高血压23例占46%,较文献报告明显偏低。笔者认为,除高血压之外,高龄、低血压、脱水、冠心病、糖尿病、过度劳累等均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之一。,其中有5例发病时处于脱水、过度劳累状态,有4例就诊时血压低于正常。 发病部位:腔隙性脑梗塞从脑血管解剖学方面,是因豆纹状动脉、丘脑穿通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旁正中支闭塞、狭窄所致。一旦梗塞就可能出现脑组织软化,形成腔隙灶[6]。本组病例按梗塞部位发生频率依次是尾状核、壳核、内囊、大脑皮质及丘脑和桥脑。由于梗塞部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