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建国70周年作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国70周年作文.docx

上传人:浅笑安然 2019/6/2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国70周年作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国70周年作文:我和我的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七零后的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亲身经历了那段艰苦的岁月,见证了父辈的艰辛。回顾人生的过往,那段日子像淡淡的明前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水入口,苦涩甘甜。那时乡下的春天似乎永远是那么单调乏味。等残雪消融、冰河初开、杨柳吐绿、麦苗返青,春天也就到了。花红绝不是春天的主色调。偶有几家庭落的桃花出墙,也会被调皮的孩子辣手摧花,体无完肤。一旦泥土松软,田野里便多起给小麦施肥的人们。男人们扶着、推着,女人们驾着、拉着独腿的铁耧,穿梭在麦垄中间。大一点的孩子从耧腿扯出一根绳子,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春天是农民们修墙盖屋的季节。房屋和院墙大多是泥土做的。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墙体变薄或有破损。趁着农活不多、雨水稀少,修修补补,正当其时。匠人们、小工们,今天东家,明天西家。挑水、和泥、挄墙,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左邻右舍的妇女们也凑到一起,帮着准备饭菜。若是盖房子,一般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有时也会拖四五年。盖房子先垫场子。邻里乡亲、亲朋好友人手一把铁锨,借上十几辆手推车,从庄外碱土地里或沟崖上取土。装土的、推车的、平整场子的,个个尽心尽力、挥汗如雨。当太阳西下,天空中最后一缕余光也消失殆尽,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围坐在用门板搭成的饭桌旁,享用他们的晚餐。凳子、碗筷是四处拼凑的,饭菜是平时难得一见的肉菜,酒是主家积攒了很长时间粮食酒。喝上两小碗酒,既驱赶了一天的疲劳,又打开了少言寡语的男人们的话匣子。饭后并不是一天劳作的结束,带着酒意的汉子们要完成今天的最后一道工序----打夯。打夯由五人一组,一人扶着夯把,一边控制着夯的落点,一边唱着打夯的号子;其他四人对角拉绳,随和者把头的号子将夯高高地抛到空中,又让它准确地落地。春日的夜晚和高亢的号子声交织成一幅难忘的画面。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麦收了。人们往往三四点就起床,带上镰刀草绳,力争在天气变热前把麦子割完。割完的麦子用早已放在下面的草绳捆起来,装到车上,拉到麦场里。大部分草绳是用野草拧的,实在不够就买两捆稻草的。车是地排车,主要靠人拉。晚饭后,家家带上带罩的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用铡刀把麦子从中轧开。麦穗独成一堆,麦秸放到另一边。第二天,把麦穗摊开、晾晒,傍晚时再堆起来。等到场院满了或全部割完,再统一打场,脱粒。麦垛每天都要放、晒、堆,在垛上盖上雨布、压上砖块。打场需要用拖拉机。那时村中只有两台生产队时遗留下拖拉机,会开的人也屈指可数。他们往往从早到晚,从一家到另一家,有时忙到深夜。打场时几家合作,趁着打完头遍到另一家的间隙,人们集中翻场。一场麦子打两到三遍。将最上层的麦穰起走,将麦粒堆起。等到风起,便开始扬场。用簸萁将掺着麦糠的麦粒迎风扬出,要不高不低、不近不远,麦糠随风飘走,麦粒自然下落。场院里的活大多是零碎活,放下扫帚,拿起叉把,一刻也不得闲。人们把场院称作场晚。场院场晚常常晚啊! 麦收过后,棉花进入了盛花期。摘花心,去杂枝,拿虫子,忙个不停。人们几乎查遍了每一朵花蕊,翻遍了每一片叶子,直到棉桃吐出花絮。玉米和大豆也有一尺来高,需要松土、除草、间苗,施肥。天刚蒙蒙亮,就有人扛着锄头走向田间,锄掉田垄间的麦茬,顺带除草、间苗。在杂草疯长的雨季,锄地一般选择在晌午。这样断根的杂草在烈日暴晒下更容易死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一幅幅写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