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初中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鄂伦春旗阿里河中学荆姣复习目标1、鉴赏作品语言。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鉴赏作品的形象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内容一、教师导课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第一组1、折戟沉沙铁未销,。2、辛苦遭逢起一经,。3、海内存知己,。4、瀚海阑干百丈冰,。5、,心远地自偏。6、,千里共婵娟。7、,松柏有本性。8、,举杯消愁愁更愁。第二组1、,自缘身在最高层。2、,千树万树梨花开。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夜吟应觉月光寒。5、天街小雨润如酥,。6、行到水穷处,。7、冰霜正惨凄,。8、落红不是无情物,。二、古代诗歌鉴赏:(同时教师板书此内容)1、鉴赏作品语言。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鉴赏作品的形象。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授新:(一)鉴赏作品语言赏析诗歌的语言,应切记不能把它孤立起来分析,而要联系上下文,联系诗歌的主题,联系形象特征,还要联系标题或文末注解、说明。示例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解题思路】(1)找出赏析点:(动词、形容词、修辞手法等)(2)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分析特征(3)点出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用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南山,而是无意“见”的,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示例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品味。诗人以梨花比喻雪,比喻新颖贴切,联想奇特,落笔传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边塞奇异的风光,表现了诗人赏雪是的欣喜。是咏雪的千古名句。一个“忽”字,不仅显出了边塞气象的变幻神奇,而且传递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的心声。【一般说来答题时大约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1、紧扣题目要求,答案尽量具体,忌泛泛而谈。2、按点准确作答,要点齐全。3、推敲用语,用规范鉴赏术语,表达流畅。(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烘托反衬、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细节描写、白描等。【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