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一、基本情况**,辖七个县市区,67个乡镇,434个村,10个街道,72个社区,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个民族,总人口110万。全市有基层党组织3188个,其中:基层党委198个,党总支225个,党支部2765个。全市有党员6520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25871名,%;街道社区党员5931名,占9%;企业党员7045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20747名,%;少数民族党员2026名,%。全市有基层干部4107名,其中:乡镇干部1299名,村干部1907名,街道干部186名,社区干部715名,%、%、%、%。二、主要做法和效果近年来,**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战略决策和市委“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着眼建立健全“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强基础、扩民主、促和谐”长效机制,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培育亮点,分领域推进、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常规工作规范落实、重点工作强势推进、亮点工作探索创新、整体工作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建章立制中不断落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各级党委“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坚持推行“抓书记、书记抓”的工作方法,及时调整充实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下发《关于建立和实行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评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规范了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联系制度、会议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以及专项述职和评议的基本内容、程序步骤、时限规定、具体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汇报,市、县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考核奖惩、通报评比、经费保障等相关制度,完善落实了常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抓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和基层党(工)委党建工作例会制度。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基层党建工作5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细化分解为35项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党委,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主体,跟踪指导抓落实。我们坚持推行条块结合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方面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县、乡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组织系统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考核、党务干部与其他干部同等对待,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部门帮扶、资源整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城乡互动培育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机制,全市筛选确定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448个,形成了抓点带面,分领域推进,全方位加强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市委组织部定期编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通报》,**县、**县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优胜奖评选表彰制度,**区、**县分领域开展基层党建观摩评比活动,**县开展年度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工作,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巩固提升中创新发展。我市始终把农村党建工作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市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围绕推进“一特四化”,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全面推行了依托产业链条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支部+协会”等组织管理模式,将39个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组建产业党支部58个、产业党小组482个,不断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围绕实施“百乡整推”活动,按照“三优先”(优先选用能力素质强、发展潜力大、工作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的导向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采取公推直选、上挂下派、内育外引等方式,先后选派20名干部到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乡镇和移民乡镇挂职副书记,选派100名干部挂任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为11个移民乡选派了科技副乡长,为61个移民村选派了科技特派员,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345名,在条件成熟的74个村实行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围绕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村“两委”班子专题培训项目,全面推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