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人才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61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才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gxngqvk 2019/6/25 文件大小:6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才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2(一)专业名称 2(二)专业代码 2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2(一)招生对象 2(二)基本学制 2三、专业就业面向 2(一)就业范围 2(二)就业岗位 3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3(一)人才培养目标 3(二)人才培养规格 3(三)素质结构 4五、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4(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4(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 5六、课程体系 5(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5(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7(二)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8七、教学进程表 21八、毕业标准 23(一)成绩考核 23(二)毕业要求 23九、教学保障条件 24(一)专业教学团队 24(二)实践教学条件 25(三)其他教学资源 25十、实施建议 26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21世纪人才需求市场,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专业(二)专业代码专业代码: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二)基本学制学制:三年三、专业就业面向(一)就业范围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以下范围的工作:表1职业岗位分析表行业岗位主要业务生产企业、外贸企业采购人员负责进行采购管理及供应商选择仓储人员负责进行库存控制及商品出入库和在库管理运输人员负责车辆调配、运输路线及工具的选择物流企业操作人员负责进出货管理、流通加工、商品配送、运输调度、仓储管理、货物运输、表单作业、信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基本客户业务和协调客户关系连锁零售企业操作人员负责备货、理货、进货及POS系统的操作和数据的整理管理人员负责连锁商店的业务运作及员工管理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二),以货代公司、船代公司、船公司、快递公司、报关员、报检员、理货员、仓库管理员、船务、配送等岗位为就业岗位群。、高级物流师、业务经理等为发展岗位群。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带”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讲求“宽口径”和综合性。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又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具体讲是面向物流企业、仓库、站埠、运输站、货运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各类连锁零售企业等行业部门,培养懂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物流作业流程,会选择使用各类设备,能指导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物流工作者。 (二)(1)具有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与业务执行的能力;(2)具有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的能力;(3)具有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的能力;(4)具有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础能力(5)具有产品质押监管的基础能力;(6)具有一定创新与再学****的基础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8)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及信息处理的水平。,英语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软件操作能力,自我学****能力2物流技能模块商品养护,采购与供应,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物流装备,供应链管理能力;金融物流操作,质押监管实务3农业特色能力掌握农产品基础知识,农产品养护,运输,物流操作能力4专业辅助能力国际贸易、金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关系、会计实务、商务谈判能力(三)素质结构(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爱农情结的培养;(2)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3)良好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4)从事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五、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