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月亮又叫太阴。,,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天和29天。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年、节气是阳历成份。,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3﹚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内容以鲁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第五节战国时期的史学成就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一、完备的编年体巨著《左传》《左传》是中事的范围亦不只局限于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而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善于描写战争《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左传》可贵的“民本”思想。《左传》的局限性: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二、多种史著的撰述 A、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体。①《竹书纪年》:是战事简短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该书,称作“《竹书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作者可能是魏国史官。该书唐以后就不见于著录,约宋代亡佚。明嘉靖年间出现一本《竹书纪年》二卷,为伪作。近代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②《穆天子传》: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有日月或寻,并详记所行里数。B、谱牒类: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等。《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春秋。C、语类:以记语为主的史著。①《国语》:作者左丘明。又称为《左氏外传》。《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它与《左传》的区别在于:《左传》采用编年,而事为主言为主;《左传》详载事件的过程,《国语》则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前后约500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②《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 《战国策》是战国时各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政治见解等言论的辑录。原称作《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事起讫: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5年的历史。《战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士言论的史书。D、其他史著①《逸周书》:连序共71篇,今缺11篇,尚存六十篇。包括了西周至春秋间约600年左右的事迹。②《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士相见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的史料。③《周礼》:又名《周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