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危篇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释: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释:浚,开浚,疏通。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治国篇1、天下为公。(孙中山)2、、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6、修身、齐家、治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20、理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用 察 育人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 (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 (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18、馋夫似贤。 (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