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大学之道-郭昊龙.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之道-郭昊龙.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9/6/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之道-郭昊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君子务本梁漱溟:知识技能是生活的工具,是死的;只有生命本身才是活的。必待活泼的生命去进求,而后知识技能才得有;必待活泼的生命去运用,而后其功乃著……中国学术除非不复兴盛则已,如其兴也,必自人生问题之讨究入手,乃引起其他一切若近若远之科学研究;抑必将始终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发展一切学术焉。君子务本1935年11月,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这样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君子务本1937年9月的一封信中,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在我看来,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远远超过那些聪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君子务本1940年9月,爱因斯坦在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指出:“如果没有活生生的精神作依托,所有的手段都只不过是迟钝的工具。但如果实现这一目标的渴望有力地存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将不会缺乏力量找到实现该目标并使其成为现实的手段。”历史与文化背景什么是传统文化: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轴心时代与科学时代什么是经典,各民族之基本经典中西古今的冲突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之三阶段我国学****西方文化的三个阶段问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文传统断裂分离二十一世纪是谁的世纪?历史与文化背景孔子与儒家曾子与《大学》《大学》之地位和意义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孔子曾子与《大学》《大学》之道大学与小学内圣外王:内证与外证,知与觉,信解行证“道”与“德”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大、天、夫、春、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以外在知识为中心(外王),从客观(现象界)深入:注意技术细节,精益求精(局部观,角度)以内在生命为中心(内圣),从主观(本体界)深入:注意战略方向,提升境界(整体观,高度)止于至善中国人的修养=内圣外王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顶天立地(王与聖)=高度文化+深度实践=安身立命+经纶济世=修心炼性****惯养成=精神境界+思维方式止于至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下学上达,内圣外王,体中用和儒、释、道三家之至善观:上善若水(为学与为道)君子时中(内圣与外王)不二法门(缘起与性空)止于至善儒家的中庸之道:致中和至善三阶段:保和、中和、太和宏观(静态):性格之至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止,定,静,安,虑,得微观(动态):行动之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从“我”开始我年少时,意气风发,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发觉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世界,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但这个目标我还是无法实现。步入中年之后,我试着改变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但是,他们个个维持原状。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件事:我应该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影响家人。若我能为家人作榜样,也许下一步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英国主教的墓志铭“内圣外王”之道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修心炼性过程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