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力度的逐渐茄大,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严峻形势。文章认为,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载体,坚持相对稳定与发展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建立实践化的职业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大学毕业生,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就业困难的不良景象。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得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的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高校只有面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转变。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前提,首先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最后在结论中阐述了当前时期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含义上,我们可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需要时间作为规划的标度和载体在此过程之中,大学生需要分四个维度进行规划,即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关系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狭义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此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 相对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大学生确立人生、追求理想的一个重要航标。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既是学校与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较早地树立就业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就业思维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具有~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相对的稳定,即不能够随便地更改。这一方面是由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职业生涯的指导性决定的。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在某个时期内稳定,而不能随l生改变,否则会导致目标的盲从和缺失。当然,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具有局限性、限时性、主观性以及片面性,“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也需要及时地更新、不断地完善。
2 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盲目地、多条款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是要从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出发,对自己的业务素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后,再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规划。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畅想,也可以减少其进入迷途的概率。反之,则有可能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则变成空想,进而使大学生的事业毫无进展,生活也会变得杂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