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4/1/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影响技校学生诚信状况的要素及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比较普遍。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技校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技校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本文阐述了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当代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诚信状况诚信分析诚信对策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但是这些年来,技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培养技校学生的诚信理念就成为当前技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增强当代技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技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技校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方面的诚信缺失
学****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旷课逃学、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违反学校纪律、对学****缺乏热情甚至厌学等方面。许多学生平时学****做作业时互相抄袭,一个班几十份作业,有时仅是几个“版本”的现象时有出现,他们往往会把自****课时间用来手机短信聊天、看小说等。到交作业时,只好借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拷贝
”过来就算完事;到了考试时只好选择***手段来应付考试,而且***手段层出不穷,令老师也力不从心。
2、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
表现为日常交往不诚信。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而不少学生不论是在校内与老师、同学交往,还是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甚至包括在与自己家人的交往中言行不一。有些学生总爱寻找借口向老师同学借钱,却经常不还;有些学生为了躲避责任或达到自己的小目的而撒谎、欺骗他人;有些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对方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互相猜疑、说谎欺骗等,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正常的交往。
3、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表现为爱慕虚容、攀比成风。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学校学****生活顺利,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通常是有求必应,即使在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也会尽力满足。有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学生出于虚荣心,或是掩盖自己的自卑感,他们会向父母提出超越实际能力的生活要求,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要求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有可能通过偷盗、诈骗来达到目的。
4、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为了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多学生挖空心思编造简历,修改成绩,伪造证书,编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学生干部经历等。调查中,对于如何对待求职简历,有的同学会选择稍微美化一点,尽可能给用人单位留个好印象;有的同学选择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简历就写成什么样,能进去最重要,其它以后再说,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不履行就业合同,和用人单位签订一年的就业合同,结果半年甚至一、二个月不跟用人单位打声招呼就走人了。
5、网络行为方面的诚信缺失
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学****看新闻、聊天、交友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遵守网络道德,讲求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盗看别人的电子信件、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
1、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拖欠贷款、偷税漏税、领导干部******及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2、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德育分离。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