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忆苦思甜感恩祖国双语附中初一新中国于哪一年几月几号成立?1949年10月1号国庆节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委员发言说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国庆节的有关称呼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农民穿的多是自织、自染、自做的粗布衣,城镇流行的成年人男的多穿青色中山装,女士穿的多是列宁服,职工上班穿劳动服、工作服。改革开放带来了服装业的更大发展变化,西服成为主流,各式各样的外套、大衣、半大衣、休闲服、皮衣、T恤衫、茄克、羽绒服等等,进入商场、超市、服装专卖店、一条街,各种名牌、花色、款式,国产的、进口的、合资的,真是琳琅满目。应节应时,应有尽有,完全适应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追求。,吃的是用高粱面做的饽饽头、摊的煎饼、擀的面条、贴的饼子,喝的是高粱面糊糊粥,掺上胡萝卜;欠年吃糠咽菜,高粱面掺高粱糠蒸饽饽头,入口苦涩、嚼起沙沙响,实难吞咽,如果有菜叶、树叶、野菜掺上蒸成菜团子。 1958年大跃进开始,农村人民公社的食堂,吃饭不收粮票不要钱,大锅蒸馍、炒菜,社员敞开肚皮吃,吃不了顺手就扔,真是“天上掉馅饼”好景不长,,食堂改章程,打饭按定量配给,人们意见多,结果食堂停办,加上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导致了国家经济困难,人民忍饥挨饿。1960年更加困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田地里捡干菜叶、找野菜吃,稻糠吞咽扎嗓子拉食道,吃后胃里发烧、便秘。 1960年,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随后又发出《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形势好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稳定和完善党的农村政策,粮食连年增产,市场繁荣,物产丰富。到2005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3岁,比1949年延长了一倍,比1978年延长了5岁。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标志。,有些人家的房屋就是几根木柱脊梁插上玉米秆子糊上牛粪,屋顶是荒草覆盖。解放后,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改善,村民普遍修建起木质结构的房子。80年代,青砖瓦房建筑渐渐普及城市乡村,农村居民有了砖房,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如今的农家,洋房早已屡不鲜见,又开始时兴样式美观的别墅型住房。城市居民大多买了高楼房,电梯房,农民进城买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茅草房青砖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