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杨希摘要: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渴之源。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传承和延拓这一文化精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时代同行,才能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综合创新。木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探讨当前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新思路。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7-0064-02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己成为我忆和特有的文化基因。她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如何全面认识这一传统文化精华,陶冶性情,化人心性,凝聚力量,使之成为新时代大学牛前进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的结晶,是道德、宗教、文艺、民俗等方方面面的总体表征。它的思想内涵主要存在于儒、道、佛诸家的经典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一脉相承的世界文明古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诸子百家”文化内涵中,他们有的强调仁爱,有的强调和而不同,有的强调天下为公等等,其中不乏爱国情操如“天下兴亡、兀夫有责”的品格,也不乏救世情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更不乏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德思想,对家庭、国家和学校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研究其构建因素,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内核是道德。道就是指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即俗称的“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德,即顺道而为就是德。其中有一条贯穿历史的“道”,笔者认为就是人们所说的“五伦八德”,它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核心内容。“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父子有亲,父子间就非常和谐、圆满。如果君臣有义,人们就忠于领导人,忠于自己的本分和职责。若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整个社会就有了信义、信用。因为中国古人按这个“五伦大道”去做,所以形成了我们各民族的传统美德“八德”。置于美德之首的是“孝”,即“百善孝为先”,往小的说是孝顺父母,往大来讲,就是孝忠国家乃是大“孝”。其他的美德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句话: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就是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事,怎样离苦得乐,怎样过好幸福人生,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道德智慧和思想价值,值得我们高校师生们取其精华地好好传承,并发扬广大。二、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化道德观念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在大变革中,我国大学生在思想多元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下,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精神和心灵迷茫现象,虽然我们经济上去了,但幸福指数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正如有人感叹那样:我们GDP增长了,烦恼却多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活着,是需要精神的,人若没有信仰,则心无主宰,心灵就容易迷茫,并往往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据网络调查,有80%以上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取向上出了问题,义和利的天平上倒向利的一边,人变得自私自利了,为了利益、金钱,他们都可以不要情义、道义。可见一个资本化的社会,缺乏了情义、道义、正义,经济再发展、物质再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