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及相关问题试析
【关键词】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
【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京地区陆续发现了40余座辽代火葬墓,其形制可分为土圹砖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两类,以圆形为主,墓主人多为汉人。北京地区辽代火葬流行主要受佛教影响,同时亦与契丹人的火葬风俗有关。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陆续清理发掘了一批辽代火葬墓,为研究辽代该地区的火葬习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考古实物资料。本文拟对此作一梳理并做粗浅探讨。
一、发现与发掘
北京地区辽代火葬墓的发掘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止目前已发掘40余座。其工作大致可分两个阶段:20世纪中后期发现的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21世纪后,为配合基建发掘的数量较多,且分布集中。
,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在永定门彭庄发掘辽墓7座,其中1号墓为火葬墓[1]。
,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在北京西郊月坛北的洪茂沟清理辽代火葬墓1座。该墓为圆形砖室墓,出土“济阴董府君夫人王氏墓志铭”一方[2]。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西郊百万庄发现辽代砖室墓2座,均为火葬墓,其中M1,为圆形双室墓,前室出土“丁公墓志”一方,后室出土
“丁洪墓志并序”一方;M2为单室,平面呈八角形[3]。
,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在永定门外海慧寺西1公里处发掘砖室墓1座。该墓为三进九室,平面均为圆形,葬二人,其中一人为火葬。发掘者据所发现的墓志,认为该墓为辽代赵德钧和妻种氏合葬墓[4]。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西城区大玉胡同发掘1座辽代火葬墓[5]。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宣武区先农坛南部工地发现辽墓1座,墓室内发现盛骨灰的陶罐[6]。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大兴区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侧液压机械厂清理辽墓1座,该墓为圆形砖室火葬墓,出土“清河郡夫人张氏墓志”一方[7]。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八宝山殡葬管理所院内发掘1座辽代火葬墓,出土韩佚墓志和其妻王氏墓志各一方[8]。
,昌平县文物管理所在南口镇陈庄村发掘辽墓2座,其中1号墓为火葬墓。发掘者判断该墓主为契丹平民,墓葬年代为辽末金初[9]。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门头沟区新桥大街39号院发现1座辽代火葬墓[10]。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海淀区增光路中国工运学院住宿楼北部发现1座辽代火葬墓,出土“康公墓志”一方[11]。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69号地发掘辽代墓葬25座,其中M16为火葬墓[12]。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五棵松篮球馆发掘墓葬48座,其中M26为辽代火葬墓[13]。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西北发掘辽金墓葬22座, 其中19座为辽中晚期至金初的火葬墓[14]。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密云县城关镇大唐庄村东南发掘汉代至明清时期各类墓葬122座,其中M14、M15为火葬墓。发掘者认为M14、M15的年代为辽代晚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