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目的规范固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采样工作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采样。3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GBI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O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O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4采样频次的要求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的监控点设置)。:所谓“一般情况”是指无组织排放源同其下风向的单位周界之间有一定距离,以至可以不必考虑排放源的高度、大小和形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排放源应可看作为一点源。此时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监控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的夹角不超出风向变化的±S°(10个风向读数的标准偏差)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到围墙的通透性(即围墙的通风透气性质),按下面几种方法设置监控点。——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来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Ocm,如图4中A点处。——围墙的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h为围墙高度(m)),,(周界)之间,存在有若干阻挡气流运动的物体时,由于局地流场的变化,将使污染物的迁移运动变为复杂化。此时需要进行局地流场简易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绘制局地流场平面图。监测人员需要对局地流场平面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尤其需要对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运动路线中的某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后,决定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围墙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h为围墙高度(m)),,(单位周界)时,即对监测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此时监控点应分别如下几种情况进行设置。——排放源紧靠某一侧围墙,风向朝向与其相邻或相对之围墙时,如该排污单位的范围不大,排放源距与之相对或相邻的围墙(单位边界)不远.——如果排放源紧靠某一侧围墙,风向朝向与其相邻或相对之围墙,且排污单位的范围很大,此时在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已失去意义,主要的问题是考察无组织排放对其相近的围墙外是否造成污染和超过标准限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风向朝向排放源相近一侧围墙时,在近处围墙外设监控点;戏于静风及准静风()状态下,依靠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自然扩散,在近处围墙(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有关的问题在下面叙述。——无组织排放源靠近围墙(单位